访古寻城
【4224】访古寻城
(唐克扬著,中信出版社,15.9万字,2019年1月第1版,58元)
14篇:[1]元上都:金色的荒城;[2]琼佳藏比:天台之路;[3]洛阳:三春流水;[4]庞贝:幽晦的密室;[5]北庭故城:看见的,和看不见的;[6]塞勒姆:女巫在我们的城市中;[7]长安:山川城郭都非故;[8]罗马:凯旋之路;[9]芜湖:无名的故乡,无名的风景;[10]拉贾斯坦:未期的天堂;[11]洛阳Ⅱ:千年万岁阳春曲;[12]奈良:古都若只如初见;[13]长安Ⅱ:最后的“物证”;[14]马丘比丘:被重新“发现”的文明。
探访世界12座名城古迹,见证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城市沧桑,探求历史与现实之间更真实的联系。
元上都,城市的边界从来都没能造就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琼佳藏比,隐藏着一段曾经通往“天堂”的去路。洛阳,洛阳还在,只是改变了含义。庞贝,罗马人似乎是通过“自己”发现了世界。北庭故城,牧马来去的番番足迹,是不能简单地用一幅地图或几座纪念碑来概指的。塞勒姆,历史依赖于具体观众的感受,然后才建立起发现事实的路径。长安,看不见的长安,实则构成了对长安无尽的想象。罗马,“进步”的马车从这些凯旋门驶入历史,并不总能找到专属于它们的道路。芜湖,从镜子里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却又不敢相认。拉贾斯坦,明明是如此悠久灿烂的文明,现实中却是混乱不堪的。奈良,真正的奈良也许依然活在这种暧昧的深处,即使在那些外表很时髦的旅游街的后面。马丘比丘,这曾满载文明意义的宫殿,渐渐变得空空荡荡。
“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的青山是人生最后的理想归宿。
高氏家族原本来自朝鲜半岛。
洛阳有理由费力地找回它辉煌的过去:夏、商、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等,号称“十三朝古都”。
“到日本去看古中国”。京都、奈良。
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不能自外于机械运转的自然律。“一切自古就有,一切又将重复”。
-
辛弃疾《水调歌头》辛弃疾 辛弃疾 壬子三山被召 ① ,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② 。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 ③ 。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 ④ 。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 ⑤ 。门外沧浪
-
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
-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
宜春苑中春已归〔1〕,披香殿里作春衣〔2〕。新年鸟声千种啭〔3〕,二月杨花满路飞。河
-
江上巍巍万岁楼,不知经历几千秋。年年喜见山长在,日日悲看水独流。猿狖何曾离暮岭,鸬鹚空自泛寒洲。谁堪登望云烟里,向晚茫茫发旅愁。
-
伪临朝武氏者 ① ,性非和顺,地实寒微 ② 。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 衣入侍。洎乎晚节 ③ ,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 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践元后于翚翟 ④ ,
-
【名句】志不立 ① ,天下无可成之事。虽 ② 百工技艺 ③ ,未有不本于志者。 【注释】①立:树立。②虽:即使。③百工技艺:指各种手工业者和从事技艺的人。 【释义】不树立志向,天下就没有可以成功的事。
-
夜如何其? ① 夜未央,庭燎之光。 ② 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③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 ④ 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⑤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煇。 ⑥ 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⑦ 【注释】 ①其
-
词人游杭州,登西湖南岸夕照山上之雷峰,下瞰宋胜景园故址,有感于兴亡盛衰之事,因填此解。
-
《海棠·柳梢青咏海棠》咏海棠诗鉴赏 曾觌雨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