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题解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刘禹锡由夔州刺史调任和州(在今安徽)刺史。沿江东下赴任途中,经西塞山(在今湖北省黄石市东江畔)时触景生情,抚今追昔,写下了这首感叹历史兴亡的咏史诗。
简析这首咏史诗形象地描述了西晋大军顺江而下终于灭吴的过程,感叹历史发展的必然变化。联系当朝安史之乱、藩镇割据的局面,表达了诗人渴望国家统一,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心愿。
-
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作品赏析【注解】: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韵译】: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象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
-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海中诸山
-
《清稗类钞》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
-
古代诗文名篇之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原文、鉴赏和解读
散文·历史散文·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 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王喜,告邵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邵
-
莫恃金汤忽太平,草间霜露古今情。空糊赪壤真何益,欲举黄旗竟未成。长乐瓦飞随水逝,景阳钟堕失天明。回头一吊箕山客,始信逃尧不为名。
-
劳劳千里身,襟袂满行尘。深夜悬双泪,短亭思远人。苍江程未息,黑水梦何频。明月轻桡去,唯应钓赤鳞。有恨秋来极,无端别后知。夜阑终耿耿,明发竟迟迟。信已凭鸿去,归唯与燕期。只应明月见,千里两相思。
-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西南火星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何人舣舟
-
难一第三十六 【题解】 “难”(nàn)是辩难,是韩非对前人成说的反驳,在文体上相当于今天的驳论文。为了深刻阐述势治学说,韩非旁
-
《玉蕊花》咏玉蕊花 玉蕊花又名山矾、芸香、郑
-
江村秋雨歇,酒尽一帆飞。路历波涛去,家惟坐卧归。岛花开灼灼,汀柳细依依。别后无馀事,还应扫钓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