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师:张居正
【4411】帝王师:张居正
(度阴山著,北京时代华文书局,36.6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42元)
三部:[1]首辅之路;[2]拯救帝国;[3]巅峰之后。
23岁初入官场,张居正是一个刚正不阿的理想主义者,却在亲历腥风血雨的内阁斗争后,痛悟了什么是政治,从此踏上一条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实用主义道路。
他不顾同僚鄙夷,勾结太监冯保,登上首辅之位,赢得皇帝和太后的信任,为改革大业铺平道路。他通过大收贿赂安抚戍边将领,起用贪官殷正茂平定西南叛乱,彻底解决由来已久的边疆兵患。他趁皇帝年幼,以帝师之名独裁擅权,一改官场颓靡习气,使政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他以辞官为由,胁迫小皇帝下旨,将反对者一一铲除,从而顺利推行新政,一举扭转帝国财政危机。
只要有助于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张居正便毫不在乎手段的正义与否。这让他一方面成为政敌眼里最卑鄙的弄权小人,一方面又成为百姓心中最伟大的救国英雄。
磨砺本心,是一生的事业。
恶人自有恶人磨。
读书信条:“独观大义,惟务宗旨,不求蔓引泛溢”。什么书都读,可心中有定见,该记的记下,不该记的,马上忘掉。
迎难而上只是莽夫,真正的英雄从来都是审时度势,有了绝对把握后才出手。
要做事,先要有个稳定的平台。
政治家,尤其是伟大的政治家,靠道德是做不成事的。只要有“为天下谋福”的志向,抛弃一些腐朽的道德,不择手段是天经地义的。
张居正的执政方略只有四个字:富国强兵。
一个政治家如果失去感召力,政治生涯也就结束了。
“用人之长,恕人之短;用其刚正,恕其峭直;用其恢宏,恕其豪放;用其坚强,恕其拘执;用其明敏,恕其疏略;用其大节,恕其小疵”。
王阳明:人心所以不安,是因为思虑太多。思虑太多,是因为做了一些事违背了良知。
世间法则之一:你越是预想到的事,它越不会发生,发生的事,永远都是你没有想到的。
张居正和天下公知作对,其实就是思想独裁。统一思想在任何出色的政治家眼中都是重中之重,所以禁止讲学、废天下书院,站在张居正角度,没有错,站在任何政治家的角度,都没有错。
人太顺了,往往会迷信于经验,蔽于见闻,所以把事想得极为乐观。
乱世用重典,急病用猛药。
-
(节自 《淮阴侯列传》) 齐人蒯通知天下权在韩信,欲为奇策而感动之,以相人说韩信曰 ① :“仆尝受相人之术。”韩信曰: “先生相人何如?”对曰: “贵贱在于骨法 ② ,忧喜在于容色,成败在于决断,以此
-
上人处世界,清净何所似。似彼白莲花,在水不着水。性真悟泡幻,行洁离尘滓。修道来几时,身心俱到此。嗟余牵世网,不得长依止。离念与碧云
-
《人无贵贱长少,悉尊师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比利时法语诗歌 比利时诗歌始于1880年前后。当
-
古典诗词中杨柳被赋予了多种喻义,但多是借以抒发艳情,或是表达离愁别绪等等。本篇虽题作“咏柳”(一作“新柳”),可实际上作者别有寓托。有人以为是用象征的手法,借咏柳来写一个年方及笄的歌女。此可备一说。这首小词用笔空灵清丽,虽刻画,但不伤其
-
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
-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前后,正是我的童年。人们对于童年的经历,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虽然三十多年了,往事如烟,但在记忆里,却越来越清楚。这和夏夜仰望星空一样,开头只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有些闪烁的星光,仔细地看下去
-
莫叹平原落落,且应去鲁迟迟。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白发千茎相送,深杯百罚休辞。拍浮何用酒为池。我已为君德醉。
-
林景熙《山窗新糊有故朝封事稿,阅之有感》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林景熙 偶伴孤云宿岭东,四山欲雪地炉红; 何人一纸防秋疏,却与山窗障北风。 宋亡之后,曾官至从政郎的林景熙拒不出仕,隐居家乡,常往来于吴越,与朋友以诗相慰。这首绝句,是他偶然一次借宿山里人家,睹物伤情
-
此人罢官在京,又从京中归家。前段写景处殊觉凄凉,却是反映。结句到家之乐,在送行诗中又是一种笔意也。……此诗中反语相映之妙,非身历不知。(黄生《唐诗摘抄》卷三) 【诗例】 送襄垣王君归南阳别墅 韩翃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