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容斋随笔·枢密名称更易》译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容斋随笔·枢密名称更易》译文与赏析

枢密名称更易

枢密名称更易

【原文】

国朝枢密之名,其长为使,则其贰[1]为副使;其长为知院,则其贰为同知院。如柴禹锡知院,向敏中同知,及曹彬为使,则敏中改副使。王继英知院,王旦同知,继冯拯、陈尧叟亦同知,及继英为使,拯、尧叟乃改签书院事,而恩例[2]同副使。王钦若、陈尧叟知院,马知节签书,及王、陈为使,知节迁副使,其后知节知院,则任中正、周起同知。惟熙宁初,文彦博、吕公弼已为使,而陈升之过阙,留,王安石以升之曾再入枢府,遂除知院。知院与使并置,非故事[3]也,安石之意以沮[4]彦博耳。绍兴以来,唯韩世忠、张俊为使,岳飞为副使。此后除使固多,而其贰只为同知,亦非故事也。又使班视[5]宰相,而乾道职制杂压,令副使反在同知院之下,尤为未然[6]。

【注释】

[1]贰:副手,副职。[2]恩例:指帝王为宣示恩德而颁布的条例、规定。[3]故事:既定的条例。[4]沮:阻止。[5]视:看做,视为。[6]尤为未然:更加从来没有过先例。

【译文】

宋朝枢密的名称,如果长官称为枢密使,那么他的下一级便称为枢密副使,如果长官为知院,那么副长官称同知院。像柴禹锡为知院,向敏中为同知院,到曹彬为枢密使时,那么向敏中就为枢密副使。王继英担任知院,王旦就为同知院,接下来冯拯、陈尧叟都担任同知,当王继英为枢密使时,冯拯、陈尧叟于是改为签书院事,不过待遇与枢密副使一样。王钦若、陈尧叟为知院,马知节为签书院事,等到王钦若、陈尧叟任枢密使时,知节升迁副使,后来马知节任知院,就任用中正、周起为同知院。只有在宋神宗熙宁初年,文彦博、吕公弼已为枢密使,而陈升之因为已超过需要填补的名额,被滞留,王安石因陈升之的滞留而再次进入枢密府,被任命为知院。知院与枢密使同时设置,并不是惯例,王安石的目的是想阻止文彦博进入枢密院。宋高宗绍兴以来,只有韩世忠、张俊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从此以后,担任枢密使的人的虽然很多,但副职只有同知,也不是惯例。另外,枢密使的职位被视为宰相一职,孝宗乾道时期官职杂乱挤压,让枢密副使反而居知院之下,真是想不明白。

【评析】

此篇记述的是宋代枢密院主官的演变状况。枢密院是唐代开始创设的掌管军政的官署,长官称枢密使。宋代时与中书门下并称“二府”,同为最高国务机关。宋代枢密院长官枢密使、知枢密院事以士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臣。开始的时候,宰相不带枢密职衔的不得干预军事。庆历年间对西夏用兵,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南宋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成为惯例。枢密院官职混乱,也是宋代重文轻武的一个表现。枢密院虽然管军事,但是脱离实际指挥军队的具体事务,它虽与宰相同为二府,实际已降到副相的地位。唐初枢密院只有掌机要文书一人,到宋代故意削弱其实际权力而增加冗员,使其成为一个庞大臃肿而无权的虚设机构,其主官之位混乱不堪也就无人在意了。

  • 上一篇: 权力与繁荣
  • 下一篇: 《取火》鉴赏
  • 猜你喜欢
    • 刘伶《酒德颂》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刘伶 【原文】: 有大人先生(2),以天地为一

    • 吴义勤《从“类型”到“纯文学”》

      贺绍俊丁力是典型的理工男。他在大学学习的专业是冶金。毕业后从事的就是该专业的工作,成为这一专业有成就的工程师,他做科研还获得过科技

    • 蒲松龄《狼》注释与翻译

      课文导读 本文选自 《聊斋志异》 中 《狼三则》 的第二则。 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 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 全文分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叙事, 写屠户与狼相

    • 杜牧《代人作》全诗赏析

      楼高春日早,屏束麝烟堆。盼眄凝魂别,依稀梦雨来。绿鬟羞妥么,红颊思夭偎。斗草怜香蕙,簪花间雪梅。戌辽虽咽切,游蜀亦迟回。锦字梭悬壁,琴心月满台。笑筵凝贝启,眠箔晓珠开。腊破征车动,袍襟对泪裁。

    • 《行经范仆射故宅诗赏析》

      范仆射,即范云。他是齐梁时代的著名人物。梁武帝萧衍登基后,他因翊赞之功而官至尚书右仆射,故称范仆射。公元503年(天监二年)卒,年五十三。何逊比范云小二十多岁,二人为忘年交。《梁书·何逊传》载:“逊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南乡范云见其对策,大相称赏,因结忘年交好。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赏,谓所亲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

      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公元1083年(神宗元丰六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

    • 岑参《饯王岑判官赴襄阳道》全诗赏析

      故人汉阳使,走马向南荆。不厌楚山路,只怜襄水清。津头习氏宅,江上夫人城。夜入橘花宿,朝穿桐叶行。害群应自慑,持法固须平。暂得青门醉,斜光速去程。

    • “兵者,国之大事”注释、译文和评说

      孙子曰:兵 ① 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计篇第一》) 【注释】 ①兵:此处指战争。 【译文】 孙子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认真考察

    • 李商隐《题道静院,院在中条山,故王颜中丞所置,虢》全诗赏析

      紫府丹成化鹤群,青松手植变龙文。壶中别有仙家日,岭上犹多隐士云。独坐遗芳成故事,褰帷旧貌似元君。自怜筑室灵山下,徒望朝岚与夕曛。

    • “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注释、译文和评析

      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得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