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此身非我有
长恨此身非我有
宋神宗元丰三年,也就是1080年2月,李定等人要求朝廷把苏轼贬居黄州,有他们的目的。那就是陈慥正在黄州北面的麻城歧亭隐居。这陈慥很有势力,李定等人想借他的手,来给苏轼添麻烦。
陈慥字季常,是陈公弼的儿子。远在苏轼签判凤翔的时候,陈公弼曾经担任过凤翔太守,是苏轼的顶头上司。原来两人关系不好,后来由于作凌虚台记关系有所改善。李定他们并不知道详细情况。他们只是在审案中得知,陈公弼曾经罚过苏轼20斤铜,苏轼也曾经向皇帝上书揭发过陈公弼。
后来,陈公弼因贪污嫌疑削职为民,郁郁而死。于是,李定等便认为他俩肯定是仇敌。
其实,陈慥与苏轼的关系很好。当苏轼贬往黄州路过麻城歧亭的时候,陈慥便守在路口,恭敬地迎接,并且请入家中,置酒款待。
苏轼在黄州期间,曾三次专门往歧亭拜访陈慥,陈慥也曾经七次来黄州访苏轼,两人过往甚密。他是苏轼随时可以开玩笑的朋友。
神宗皇帝给苏轼的诏命是“充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团练副使”是官名,“不得签书公事”是来往公文没有签名的权力,“本州安置”则是限制他活动的范围。
不过,黄州太守徐君猷对苏轼很好,根本没有限制他的行动,他可以随便在各地游来走去。
一天晚上,苏轼在外游玩,酒喝得多了,回家时已是深夜,看门的家童已经睡了。他敲了半天门也无人来开,便干脆不敲了,独自一人跑到江边,谛听江上涛声。江涛引发他对自我存在的反思,遗憾于不能生命自主,而陷入尘缘劳碌。面对大江,他顿生超拔羁縻而遁身江海的遐想,于是写了临江仙·夜归临皋,原文如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是苏轼谪居黄冈时所写,反映他苦闷和愤激的心情。表达了他渴求自由生活和精神解脱的愿望。
此词上阕叙事,着意渲染其醉态。写夜里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家时好像已经是夜半三更了。家童鼾声如雷,反复叫门也不应,只好拄杖伫立江边聆听江水奔流的声音。
下阕就写酒醒时的思想活动: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才能够忘却追逐功名?夜深风静,水波不兴。真想乘上小船从此消逝,在烟波江湖中了却余生。
全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水乳交融,不假雕饰,语言畅达,格调超逸,颇能体现苏词特色。
-
【3340】国际政要秘闻(《环球人物》杂志社编,现代出版社,印张22,2016年3月第1版,39 8元)△分四部分:政要风云;真相解密;人生传奇;
-
【注释】 选自《管子·牧民》。 仓廪:储藏米谷的仓库。 【赏析】 管仲是春秋前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在《牧民》一文中,为君主提出了一系列治理国家、统治人民的策略和原则。他说: “仓廪实则知礼节
-
《论语·先进·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品:《论语》 简介见《四书五经名篇·论语》
-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典源出处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杨公伯雍,雒阳县人也。本以侩卖为业。性笃孝。父母 亡,葬无终山,遂家焉。山高八十里,上无水,公汲水,作义浆于坂头,行者皆饮之。三年,有一人就饮,以一斗石子与之,使至高
-
汤显祖《【诗】·秋发庾岭》 【原文】 枫叶沾秋影,凉蝉隐夕晖。 梧云初暗霭,花露欲霏微。 岭色随行棹,江光满客衣。 徘徊今夜月,孤鹊正南飞。 【鉴赏】 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年)秋天的一个傍晚,在
-
清·王庆麟 2 魏叔子之文,最长人识见。叔子盛推朝宗 3 ,朝宗故当不及也。 《集》太多 4 ,予欲录其精美者为一集,而薙去客游后作什之九以附焉 5 !嗟夫!使叔子足不下金精山,不爱浮誉,不受大腹贾金
-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出处】唐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 【意思】 正是二十四桥上明月当空 的夜晚,你却在哪里让美女为你吹箫作 乐呢?二十四桥:唐时扬州繁华,城内 有二十四座桥。
-
男人是在春天跟女人告别的。男人走前的晚上,跟女人好好温存了一番。说,我要带着你的体香走,这次时间长,再回来就要等过年的春天。男人这
-
元戏剧《孔尚任和《桃花扇》》鉴赏 继《长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