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的血痕中》鉴赏
作者: 王振铎
鲁迅
目前的造物主,还是一个怯弱者。
他暗暗地使天变地异,却不敢毁灭一个这地球;暗暗地使生物衰亡,却不敢长存一切尸体;暗暗地使人类流血,却不敢使血色永远鲜浓;暗暗地使人类受苦,却不敢使人类永远记得。
他专为他的同类——人类中的怯弱者——设想,用废墟荒坟来衬托华屋,用时光来冲淡苦痛和血痕;日日斟出一杯微甘的苦酒,不太少,不太多,以能微醉为度,递给人间,使饮者可以哭,可以歌,也如醒,也如醉,若有知,若无知,也欲死,也欲生。他必须使一切也欲生;他还没有灭尽人类的勇气。
几片废墟和几个荒坟散在地上,映以淡淡的血痕,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但是不肯吐弃,以为究竟胜于空虚,各各自称为“天之谬民”(1);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辩解,而且悚息着静待新的悲苦的到来。新的,这就使他们恐惧,而又渴欲相遇
这都是造物主的良民。他就需要这样。
叛逆的猛士出于人间;他屹立着,洞见一切已改和现有的废墟和荒坟,记得一切深广和久远的苦痛,正视一切重叠淤积的凝血,深知一切已死,方生,将生和未生。他看透了造化的把戏;他将要起来使人类苏生,或者使人类灭尽,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
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一九二六年四月八日。
1926年的“3·18”惨案过去还不到一个月,战士的尸体埋掉了,猛士的血迹退去了,人们对段祺瑞政府枪杀徒手学生的罪行也渐渐淡忘了。历史依然停顿如故,社会照旧沉寂如死,人类还是似醉如梦,大家各自咀嚼着人我之间渺渺茫茫的悲苦。
这种世相,这种心态,正是当时国民的一大悲哀。作为革命家、思想家的鲁迅,不同常人之处,就在于他不健忘。他牢牢记着过去,记着那鲜红的血色,发热的尸体。他纪念着,思索着,探究着,想像着。人怎么会这样怯弱呢?莫非造物主原本就是一个怯弱者吗?他造就出他的同类——怯弱的人们,并用废墟和荒坟衬托华夏文明,用流逝的时光来冲淡剧烈的苦痛和鲜浓的血痕。死者活生生地死去了,生者死沉沉地生活着,将来的未生者呢,熙熙攘攘地继续来到人间。这些造物主的良民们,怎么会这样半死不活、虽生如死而又世世代代延续下去呢?
这是鲁迅先生对旧中国人情世态的艺术写照。其中饱含着悲愤,充溢着激情,但也寄存着变革的希望——
人间应当生出叛逆的猛士!这猛士屹立于世界,能洞悉变幻的历史,记住深远的苦痛,正视人间的鲜血和生命,识破造物主施展的传统把戏,促使人类复苏更生。终将有一天,“天地将在猛士的眼中变色”。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了鲁迅的希望,又把他的诗篇作为珍贵的艺术悬挂在历史的墙壁上。
鲁迅以散文抒写诗思,将严酷的现实过程,化为深沉的艺术永恒。使半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仿佛还听到历史的足音和诗人的心声。
-
作者: 宋生贵
-
姚崇夜渡江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听草遥怜岸,闻香暗识莲。唯看孤帆影,常恐客心悬。作者简介姚崇(650—721
-
子产曰:“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思其始而成其终 朝夕而行之,行无越思,如农之有畔 其过鲜矣 ”
-
天高夜气严,列宿森就位。大星光相射,小星闹若沸。天人不相干,嗟彼本何事。世俗强指摘,一一立名字。南箕与北斗,乃是家人器。天亦岂有之,无乃遂自谓。迫观知何如,远想偶有以。茫茫不可晓,使我长叹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人教版古诗词博客,内容包括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词汇总,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里的古诗词,小学人教版古诗词。1.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
-
钱谦益《游黄山记(节选)》 钱谦益 一 由祥符寺度石桥而北,愈慈光寺,行数里,迳朱砂庵而上,其东曰紫石峰,三十六峰之第四峰,与青鸾、天都,皆峄山也。过此,取道钵盂、老人两峰之间,峰趾相并,两崖合沓,弥
-
长川波潋滟。楚乡淮岸迢递,一霎烟汀雨过,芳草青如染。驱驱携书剑。当此好天好景,自觉多愁多病,行役心情厌。望处旷野沈沈,暮云黯黯。行侵夜色,又是急桨投村店。认去程将近,舟子相呼,遥指渔灯一点。
-
淮海生云暮惨澹,广陵城头鼙鼓暗,寒声坎坎风动边。忽似孤城万里绝,四望无人烟。又如虏骑截辽水,胡马不食仰朔天。座中亦有燕赵士,闻鼙不语客心死。何况鳏孤火绝无晨炊,独妇夜泣官有期。
-
晁端礼《行香子》晁端礼 晁端礼 别恨绵绵。屈指三年 ① 。再相逢、情分依然。君初霜鬓 ② ,我已华颠 ③ 。况其间有,多少恨,不堪言 ④ 。小庭幽槛 ⑤ ,菊蕊阑斑 ⑥ 。近清宵、月已婵娟 ⑦ 。莫思
-
采蘋 作者: 张燕 【本书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