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
【3772】四夷居中国:东亚大陆人类简史
(张经纬著,中华书局,30万字,2018年3月第1版,49元)
△共7章:①东亚大陆的人文、地理志;②地理构造与人类活动;③古典时代的政治经济学;④人群互动与迁移动力;⑤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上);⑥更大的互动:东亚大陆的命运(下);⑦总结:东亚大陆人类迁移的模型。
○秦始皇前219年离开渭河谷地的去路,和前210年返回的路径,都经过了一个叫“武关”的地方,从字面上可以判断:这就是一个“塞子”。在定位“通道”的过程中,“塞子”也是一项重要指标。“漏斗”。
○东亚大陆中部农业定居文化人群,对大陆其他区域人群有关“蛮夷戎狄”的分类,实际上是对不同人群在各自所处环境中所发展出独特适应方式的感性认识。礼制•王制作者曾在二千五百多年前观察到:“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旅行让秦始皇对自己国度的地理构造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指引人们发现。
○老马识途。
○人群之间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差异几乎微乎其微;任何以邻为壑的做法只能收获冷漠和偏见。
○经济即为包括食物在内的物质生产,而政治的本质则是对这些物质产品进行再分配的过程。
○齿轮模型对人类文明史的阐释非常具有实用性。
○文化是环境适应的结果,任何文化、人群都源于智人这个唯一的类别。
○新锐人类学学者,以全新视角解读中国历史,揭开夏商周三代迷雾,提出国家起源新假设。
-
南乡子 黄昇 万籁寂无声,衾铁棱棱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 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
【原题】:百七丈寒食扁舟之盟遽寒姚黄恐成轻负辄赋二篇复以酴醿为约
-
敝寓周围的林木草地间,蜗牛不时出没。以外壳做标准,一般长约两三寸。所以,读者可以想像,当某夜我发现一头五寸大牛时,忽然间心跳到什么程度。对着这庞然巨物,不禁念到牛族的命运。它们慢爬漫爬,方向尽管胡涂,
-
白云埋大壑,阴崖滴夜泉。应居西石室,月照山苍然。
-
其语源说法不同: ① 源于古代战术中的阵势。“五花”指五行阵,“八门”指八门阵。春秋战国时期,兵家一般都懂得使用五行阵。五行指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各种物质的种种元素。五行又代表红、黄、蓝、白、黑
-
黄州濒临大江,赤鼻矶的石壁直插入江,地势险要,人们传说这儿就是三国时周瑜打败曹操大军的赤壁古战场(真正的赤壁位于湖北蒲圻),苏轼于此处曾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千古绝唱。潘大临曾伴随苏轼在此浏览,说不定还亲耳聆听过东坡的豪
-
垂钓坐盘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
后亭昼眠足,起坐春景暮。新觉眼犹昏,无思心正祝淡寂归一性,虚闲遗万虑。了然此时心,无物可譬喻。本是无有乡,亦名不用处。行禅与坐忘,同归无异路。 作品赏析[道书云:“无何有之乡。”禅经云:“不用处。
-
中国文化个性殊强 梁漱溟从文化比较上来看,中国文化盖具有极强度之个性,此可于下列各层见之:一、 中国文化独自
-
大自然我梦见我走进一座巨型、拱状屋顶的地下宫殿,宫殿里充满着一种地下才有的,温和的均匀的光芒。在宫殿正中,坐着一个庄重的女人。她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