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比种田喻》译文赏析
比种田喻
【原文】
昔有野人[1],来至田里,见好麦苗生长郁茂,问麦主言:“云何能令是麦茂好?”其主答言:“平治其地,兼加粪水,故得如是。”彼人即便依法用之,即以水粪调和其田。下种于地,畏其自脚蹈地令坚,其麦不生。“我当坐一床上,使人舆[2]之,于上散种,尔乃好耳。”即使四人,人擎[3]一脚,至田散种,地坚逾[4]甚,为人嗤笑。恐己二足,更增八足。
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既修戒田,善芽将生,应当师谘,受行教诫,令法芽生。而返违犯,多作诸恶,便使戒芽不生。喻如彼人,畏其二足,倒加其八。
【注释】
[1] 野人:乡野之人,这里指农夫。
[2] 舆:这里是抬的意思。
[3] 擎:原指车、轿等,这里是动词,指抬、举。
[4] 逾:同“愈”,更加,越发。
【译文】
从前有位农夫,来到田地里,他看到麦苗长势很好,便问主人:“你是怎样把这麦子种得这样旺盛的呢?”主人答道:“我把地松好弄平,又施上粪水,就会长得这样旺盛了。”这人回去后就依照这个方法来做,将粪水均匀地施在田里,准备撒下种子,他又怕自己的脚踏在田地里会使它坚硬,而使麦子不能生长。便想:“我应坐在一张床上,叫人抬着,我在上面撒种,这样就好了。”于是他就让四个人抬着床,他自己坐在上面撒种,结果地被踩得更板实了,人们没有不嗤笑他的。他害怕自己两只脚把地踩实了,反而又添上八只脚。
凡夫俗子也是这样。既修行了禁戒这块田地,善芽即将萌生,就应当亲近有道行的高僧,并接受他的教诫,使法芽生长起来。但是,他反而违反禁戒,作恶多端,使得戒芽无法生长。就像那人担心自己的两只脚会把地踩硬,反倒添了八只脚一样。
【评析】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画虎不成反类犬”,说的就是没有把别人的长处学到手,反而不伦不类,弄巧成拙。要知道,做任何事情都要讲究一定的方法。可是故事中这个人,因为担心自己的两只脚会把地踩硬,却不知道自己的做法反而把地踩得更硬,结果一无所获,反倒使得自己蒙受了损失。由此可知,我们在做事之前,务必要先衡量它的利与弊,千万不要因为一点点的弊而想办法来弥补,那样会把本来很好的事情弄得一塌糊涂。当然,在方法合理、可行,不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情况下,还是会取得好结果的。
故事征引
心明眼亮去做事
有一位和尚远行化缘路过一个国家,正准备找一个阴凉处休息一下。此时正值夏季,烈日当空,酷暑难耐,就像在火炉中一样。他好不容易才找到了一棵树,正准备在树荫下休息。
忽然,他的目光被一个景象吸引住了。他看见在前面不远处的一块空地上,放着五盆熊熊燃烧的炭火,而在这五盆炭火中央蹲着一位婆罗门。他浑身都被炭火烤得乱七八糟,头发被火烧得又枯又黄,嘴唇也裂开了口。这个和尚感到很奇怪,便问阴凉处休息的人:“那位婆罗门是谁?”一个人告诉他说是“缕褐炙”。因为他一年四季都穿着这身破旧的衣裳,所以人们都这样叫他。
和尚见此情景,于心不忍,走上前问道:“这么热的天你为什么不找个阴凉处避暑,反而还在太阳底下烤火呢?”
婆罗门伸手抹了一把满脸的汗,答道:“我听说烤火有助于修行,所以无论春夏秋冬,我从不间断。今天天气特别热,我更要把火烧得旺些,以求尽快修成正果。”
和尚听了,不禁摇头叹道:“该烤的东西你不烤,反而烤那些不该烤的东西,你这么片面地去理解修习苦行的含义,岂不是舍本逐末吗?”
正在咬紧牙关忍受着极端痛苦的婆罗门,一听和尚这么不以为然的口气,立刻火冒三丈,盯着和尚狠狠地说道:“你不要耽误我的大事,请你走开。”
和尚慢条斯理地说:“我走开可以,但恐怕你还是修不成正果吧。”
这时候婆罗门才放低语气问道:“那么你说,到底什么才是真正该烤的东西呢?”
和尚回答:“真正该烤的东西,是你那颗充满愤恨的心。这就好比牛拉车,车子不会走路,你应该用鞭子抽打牛。人的身体就好比是车子,心灵好比是牛,所以,你应该去烤你那颗心啊!”
婆罗门这才恍然大悟,惭愧地向和尚跪下身去,感谢他为自己指点迷津。
注重做事的方法
三更夜了,深远禅师发现小徒弟还在练棍,便问:“徒儿,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休息?”
小和尚答道:“师父,我想打败师兄。”
深远禅师说:“你师兄的悟性颇高,入门又比你早,他的武术境界你恐怕难以企及。”
小和尚说:“师父,我想只要有恒心、苦练习,我一定能超过师兄的。”
深远禅师摇了摇头,随即给徒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天,龟与兔在草场上相遇,龟夸大它自己有恒心,又说兔不能吃苦,只知道以跳跃寻乐,长此以往,将来肯定没有结果,兔子笑而不辩。
“多辩无益,”兔子说,“我们来赛跑,好不好?我们请狐狸大哥作评判员。”
“好。”龟不自量力地说。
龟动身了,四只脚作八只脚跑了一刻钟,才跑了三丈余。兔子不耐烦了,又有点懊恼地说:“要是这样跑下去,可不是要跑到黄昏吗?我一天宝贵的光阴,就白白牺牲了。”
于是,兔子利用这些光阴,去吃野草,随兴所至,极其快乐。
龟却在说:“我会吃苦,我有恒心,我一定可以跑到。”
到了午后,龟已经筋疲力尽了,走到阴凉之地,很想打一下盹,养养精神,但是一想到晚上还到不了,又继续奋勉前进。
这时的兔子,因为能随兴所至,越跑越有趣,越有趣越精神,已经赶到离路半里许的河边树下。看见风景清幽,也顺便打盹儿。醒后精神百倍,却把赛跑之事完全丢在脑后。
在这正愁无事可做之时,看见前边一只松鼠跑过,认为是怪物,就追了上去,想看看它的尾巴到底有多大,回来时可以告诉母亲。于是它便开步追,松鼠见它追,便开步跑。奔来跑去,忽然松鼠跳上一棵大树。兔子正在树下翘首高望之时,忽然听见背后有声叫道:“兔弟弟,你夺得冠军了!”
兔子回头一看,原来是评判员狐狸大哥,而那棵树,也就是他们赛跑的终点。那只龟呢,还在半里外匍匐而行。
讲完了故事,深远禅师才说:“练棍法光有恒心、能吃苦还不够,还要讲求练棍的方法啊!”
-
龙虎谢鞭策,鹓鸾不司晨。君看海上鹤,何似笼中鹑。独用天地心,浮云乃吾身。虽将簪组狎,若与烟霞亲。季父有英风,白眉超常伦。一官即梦寐,脱屣归西秦。窦公敞华筵,墨客尽来臻。燕歌落胡雁,郢曲回阳春。征马百度
-
沙鹤上阶立,潭月当户开。此中留我宿,两夜不能回。幸与静境遇,喜无归侣催。从今独游后,不拟共人来。
-
清人 作者: 牛成孝 【本书体例】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⑴疏:指稀疏
-
万锦情林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双峰堂余文台刊本《万锦情林》扉页书影 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双峰堂余文台刊本《万锦情林》正文书影 明代文言短篇传奇小说选集。全称《芸窗汇爽万锦情林》。六卷。题“
-
竹头抢地风不举,文书堆案睡自语。看马欲□顿风尘,亦思归家洗袍裤。
-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聂政刺韩王者,聂政之所作也。聂政父为韩王治剑,过期不成,王杀之。时聂政末生。及壮,问其母曰:“父何在?”母告之。政欲杀韩王,乃学涂入王宫,拔剑刺王不得,逾城而出,去入太山。遇仙人,学鼓琴,漆身为厉,吞
-
[清]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这首诗的作者翁格,字去非,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清康熙时诸生,诗人。 这首诗写的是暮春景色,说春归花残,春来花又开,寓含着盛衰转化
-
中国古代,婚姻大事取决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婚前,男女双方不相熟乃至不相识的也比比皆是,对他们来说,初次相见,婚姻已经现成,感情的生疏、思想的隔膜自不待言,“天作之合”是他们唯一的心理安慰。所以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