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司马光评史
【4075】通鉴:司马光评史
(司马光著,王玮译著,党建读物出版社,10.7万字,2018年4月第1版,32元)
△共55题。选取于资治通鉴全书一百余条“臣光曰”其中有代表性的、涉及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并配有译文和讲评,在讲评中交代了历史背景、丰富历史细节。
〇司马光(公元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
〇司马光身上虽有书生式的道德理想主义色彩,但他更是一位务实谨慎以至保守的政治家。他尤其注意政治稳定、防范风险,因此强调维护儒家礼制规范下的政治秩序。他反对激烈的变革,而是希望在稳定儒家礼制秩序的前提下,通过道德人心的改良达到大治。司马光曾谈到治国要领,说自己一辈子的政治经验、读书心得总结起来,就六个字:官人、信赏、必罚,即选贤任能、赏罚分明。
〇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评三家分晋。
〇信者,人君之大宝。——评商鞅变法。“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即,国家靠人民来保护,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就无法驾驭人民,没有人民就无法保住国家。
〇尽忠无私,以事其上。——评孟尝君虚心纳谏。
〇功名之际,人臣之所难处。——评张良明哲保身。“夫生之有死,譬犹夜旦之必然;自古及今,固未尝有超然而独存者也。”即,人有生有死,就像昼夜交替一样自然;从古至今,本来就没有超然而然而独立存在的东西。
〇在错误酿成的情况下,善于变通,弥补过失同样不可或缺。
〇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评巫蛊之祸。“为人君者,动静举措不可不慎,发于中必形于外,天下无不知之”。即,当君主的,任何一举一动都不能不慎重,内心产生的想法一定会显露出来,天下人都会知道。
〇赏以劝善,罚以惩奸。——评汉元帝不能明辨是非。
〇“古之君子,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即,古代的君子,国家政治清明时,他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时,他就隐退为民。
〇“国将亡,必多制”。即,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一定制度繁多。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根据古诗词改编的话剧,内容包括急求一篇古诗词改编的话剧,把古诗词改编成剧本的形式,由诗词改编而成的戏剧。《窦娥冤》杂剧剧本,元代剧作家关汉卿著。 贫寒秀才窦天章上京求取功名,向寡妇蔡婆借贷盘缠。蔡婆早就看上了他的女儿瑞云,乘机提出索要瑞云做
-
《菊花·菊花》咏菊花诗鉴赏 元稹秋丛绕舍似陶
-
《阿金》是鲁迅的一篇小说。它通过一个女子阿金的遭遇,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这个故事承载了鲁迅对社会现实的愤懑与思考。阿金的悲惨命运让人深思,鲁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她的形象,同时也指出了封建制度对人类的摧残。阿金的遭遇象征了卑微底层人民的苦难与无助,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追求爱与自由的愿望难以实现。鲁迅将现实艺术与批判性思考相结合,使《阿金》成为一部令人触动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篇小说的阅读,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鲁迅的思想与文学成就。
-
韩愈 六月二十六日 (1) ,愈白 (2) ,李生足下 (3) : 生之书辞甚高 (4) ,而其问何下而恭也 (5) ! 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也有日矣 (6) ,况其外之文乎?抑愈所谓望
-
【原题】:比闻赵季茂春板舆行春甚乐予跃然效之是日乃值大风雨昏后倦归则素月流天仍复晴矣自此连日春色尤浓杏已过雨红英满地怅然有作因寄
-
凉月满天·没有经历过真正的孤独的人,不足以妄议红尘凉月满天五年前,我想的是:哎呀,我是一个孤独的人。秋天里落叶翻飞,我想一个人独步
-
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草木尽能酬雨露,荣枯安敢问乾坤。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
[晋]陶渊明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弱冠逢世阻,始室表其偏。
-
海国困蒸溽,新居利高寒。以彼陟降劳,易此寝处干。但苦江路峻,常惭汲腰酸。矻矻烦四夫,硗硗斫层峦。弥旬得寻丈,下有青石盘。终日但迸火,何时见飞澜。丰我粲与醪,利汝椎与钻。山石有时尽,我意殊未阑。今朝僮仆
-
【题 解】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因作《朋党论》等文为范仲淹等人的政治改革辩护,被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