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诗词名句 > 古诗名句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晋]陶渊明》原文与赏析

[晋]陶渊明

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

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

弱冠逢世阻,始室表其偏。

炎火屡焚如,螟蜮恣中田。

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

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

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

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

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

这是一首“怨诗”,更是一曲“悲歌”。通篇写悲诉怨,怨中含理,理借怨显,怨、理一体,感人肺腑。

诗人为将怨情写足,使理得到深刻的表达,首先仿汉乐府诗题,取题“怨诗楚调”。“怨诗”、“楚调”在古辞和魏晋以来的歌辞中均用以抒写哀怨伤感之情,诗人借此名篇,置“怨”于题首,不仅使“怨”成为经纬全诗的诗眼,给人以触“怨”情悲之感,而且奠定了全诗哀怨的基调,左右了读者的情绪;其次,诗人向故交庞主簿、邓治中以至情至性之语,诉说一生遭逢到的失意打击和历年祸灾,不厌其详,一说三叹,哀肠百转,感人至深。

但此诗开篇二句却故作闲笔,颇为奇特:“天道幽且远,鬼神茫昧然。”言“怨”,不从“怨”处落墨,反说起似乎与“怨”风马牛不相及的“天道”与“鬼神”,细细品味,则见诗人用心之良苦。诗人慨叹“天道”的玄妙深远,“鬼神”的渺茫不明,实乃有感于自己自幼为善、终身困厄的个人遭遇。本以为天道福善祸淫,鬼神惟德是依,然而看看现实,自己虽品高德贤,却一生偃蹇潦倒。诗人不由得不怨迁鬼神,哀结天道。此二句似突兀而来,实乃为别具匠心的因果倒置。诉一生不平为因,怨天道鬼神为果。开篇二句本当置于篇末,现倒置篇首,先声夺人,使读者由诗人的冲天怨气,顿生好奇之心,继而由果探因,细究“怨”源。

“怨”来自何处呢?诗人接着写道:“结发念善事,僶俛六九年”,古代男子十五岁开始束发,“结发”即指十五岁。“六九”指五十四岁。诗人从少年时代起就心念善事,饱读经书,期待有朝一日能施展抱负,然而怀瑾握玉五十四年,终无所用,“兼济天下”理想的破灭,政治上的失意,给诗人带来了无穷的怨愤和悲哀。不仅如此,“怨”还来自人祸、天灾和寒馁。先是人祸:“弱冠逢世阻,始室表其偏”。弱冠,即加冠之年,指二十岁。始室,指三十岁。二十岁遭逢水灾饥馑,三十岁又死了妻子;再是旱灾、虫害、水涝、风灾、天灾不绝,以至到了“屡焚如”、“恣中田”、“纵横至”的骇人听闻的地步,这样的年景,收成“不盈廛”,不够一家人食用也就不足怪了。最后是饥寒交迫:“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乌迁。”前两句实写饥寒,别具机心,选昼长的夏日写饥、择夜永的冬天言寒,写尽饥寒难熬之苦;后两句紧承前两句,细腻描摹了忍饥熬寒者独特的心理感受和心理状态:冬寒无被,刚入夜,就盼着鸡鸣报晓;夏饥无食,刚天明,就盼着太阳下山。体验之深微细腻,表达之精妙高超,入木三分,令人叹服。

诗人以“写实”的方法,寓怨于事,迭写苦况,使“怨”随事显。接着宕开一笔,缘事发慨,“怨”意三转:“在己何怨天,离忧凄目前”,此一转。不怨天道之不公,反说一切咎由自取,似乎一无所怨了。然而,“离忧凄目前”这饥寒的现实,却苦苦折磨着诗人,使诗人故怨复萌。“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此二转,以曲笔更进一层地诉怨。诗人不怨保名节之不易,求美名之艰难,反说“身后名”“若浮烟”,得之无用。归田守贞,极重名节的诗人,为饥寒所累,竟到了轻名节的地步,则诗人生活之艰难、怨愤之深广,不言自现。“慷慨独悲歌,钟期信为贤”,此三转,为“千怨结宿”之处,意承上二句而来,说明“所忧不在名”,而在于悲歌不遇钟期,无人会其意的精神痛苦,尽管幸得庞、邓二人可诉衷曲,但诗人却顺“怨”推出一理,这就是:无知音之精神痛苦较之于忍饥挨冻的物质痛苦更难忍受。至此,“怨”源昭然。

全诗“历叙平素多艰”,曲尽幽怨之情,表达了诗人对痛苦人生的深切体味。通篇“怨”中藏理:或言天道、鬼神之不可信;或说世道之艰险;或曰“身后名”“若浮烟”;或道知音难觅、精神痛苦之难忍。怨越足,则理愈明,以“怨”带理,别具匠心。

猜你喜欢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与赏析

    【原文】 不积跬①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出处】 《荀子·劝学》。 【注释】 ①跬,指半步,即一只脚迈

  • 苏轼《孙莘老寄墨四首》全诗鉴赏

    溪石琢马肝,剡藤开玉版。嘘嘘云雾出,奕奕龙蛇绾。此中有何好,秀色纷满眼。故人归天禄,古漆窥蠹简。隃糜给尚方,老手擅编划。分余幸见及,流落一叹赧。

  • 王国维《人间词话·草窗玉田词》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草窗玉田词》经典解读 草窗玉田词 朱子谓:“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余谓草窗、玉田之词亦然。

  • 左思《招隐》

    左思《招隐》魏晋南北朝山水诗鉴赏 左思 杖策招隐士,荒途横古今。 岩穴无结构,丘中有鸣琴。 白云停阴冈,丹葩曜阳林。 石泉漱琼瑶,纤鳞或浮沉。 非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何事待啸歌?灌木自悲吟。 秋菊

  • 《沁园春·又是年时赏析》

    王炎午的词,仅存这一首,初见于《元草堂诗馀》卷下。王炎午是文天祥的同乡,临安陷落后,他尽出家资,以助军饷;文天祥被俘后,他作了“生祭文”。激励文天祥死节,自己也成了南宋的遗民。这首词作于宋亡之后。全词借伤春感怀,表达故国之痛。词的上片从春

  • 韦应物《郊园闻蝉,寄诸弟》全诗赏析

    去岁郊园别,闻蝉在兰剩今岁卧南谯,蝉鸣归路永。夕响依山谷,馀悲散秋景。缄书报此时,此心方耿耿。

  • 白居易《冬夜与钱员外同直禁中》全诗赏析

    夜深草诏罢,霜月凄凛凛。欲卧暖残杯,灯前相对饮。连铺青缣被,对置通中枕。仿佛百余宵,与君同此寝。

  •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尔俸尔禄,民膏民脂》 尔:你。你们当官人的俸禄,都是人民的血汗。指做官决不可剥削压榨百姓。宋·张唐英《蜀梼杌》卷下:“(广政)四年五月,(孟)昶著《官箴》颁于郡国曰:‘……无令侵削,无使疮痍。下民易

  • 白居易《和裴令公南庄绝句》全诗赏析

    陶庐僻陋那堪比,谢墅幽微不足攀。何似嵩峰三十六,长随申甫作家山。 作品赏析【注释】:裴诗云:野人不识中书令,唤作陶家与谢家。

  • 唐宋词之《张先《木兰花》》原文、鉴赏和赏析

    张先《木兰花》张 先 张 先 乙卯吴兴寒食 ① 龙头舴艋吴儿竞 ② 。笋柱秋千游女并 ③ 。芳洲拾翠暮忘归 ④ ,秀野踏青来不定 ⑤ 。行云去后遥山暝 ⑥ 。已放笙歌池院静 ⑦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

相关栏目:
  • 古诗名句
  • 情诗名句
  • 咏花名句
  • 名言警句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