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在树梢》鉴赏
作者: 任光文淑慧
李耕
只是一瞬吗?
树梢的叶染红了,归鹊的翅染红了,天边的几颗小星星染红了。夕阳,在树的梢上,燃亮了一簇簇火焰!
只是一瞬啊!
树叶把火焰藏进了心里!
归鹊把火焰藏进了翅里!
只有星星的火光在照亮着夜行人的路。
不是一瞬啊!朋友!
当星星用火光点亮黎明的时刻,树的叶点亮了它的火焰;鹊的翅,点亮了它的火焰,并飞翔着将这光送遍大地。
在这篇散文诗中,作者以新的视角,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把夕阳变幻的三个镜头组接一起,表现了盎然的生命意识。
夕阳,是绚烂的、壮美的,然而在悠远、广袤的时空中,它只能作瞬间的停留。它把白昼送走,便匆匆地消融在夜色之中。难怪它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人墨客的笔下,充满了悲剧的色彩。李商隐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抒发了人生无常的历史沧桑之感;李白借“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诗句,吐诉了于无望期待中的思妇的沉哀积怨。然而,李耕没有受到这些踯躅于风雨人生的先辈诗人的感染,却从辽阔的景观上,摄取了燃烧着生命力的镜头。夕阳以它的余光、余热,染红了树叶,染红了鹊翅,染红了天边的小星星,“在树的梢上,燃亮了一簇簇火焰!”这热烈,充满生意的景象,虽然是瞬间的辉煌,却足以促人昂扬奋发。夕阳,尽管很快便会化为夜色一般的灰烬,但它播下了光明的种子,留下了不息的生命的基因。“树叶把火焰藏进了心里!归鹊把火焰藏进了翅里!只有星星的火光在照亮着夜行人的路。”夕阳,只是瞬间,但它留下的火种,又点亮了黎明,又光照了大地,于是它得到了永恒。
就是这样,诗人把树叶、鸟鹊、星星在三种不同的时空中,对于夕阳的不同景观,组接在一起,赋予它深邃的哲理,它启迪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及其价值的思考。
-
谭献评此篇云:“笳吹频惊,苍凉词史。”(《箧中词续》)“苍凉”一语,除通常的含义之外,也许还应当强调其在沉痛中失望、在失望中沉痛的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
-
作者: 左思 【原文】:魏国先生,有睟其容,乃盱衡而
-
辞和气平【原典】凡人语及①其所不平,则气必动,色必变,辞必厉。唯韩魏公②不然。更说到小人忘恩背义、欲倾己③处,辞和气平,如道④寻常
-
这首诗可看作是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离别家乡岁月多”,相当于上一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诗人之不厌其烦重复这同一意思,无非是因为一切感慨莫不
-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馀岁。翠凤翊文螭,羽节朝玉帝。
-
晋人有好利者,入市区焉。遇物即攫之,曰:“此吾可羞 ① 也,此吾可服也,此吾可资也,此吾可器也。”攫已,即去。市伯 ② 随而索其直 ③ ,晋人曰:“吾利火炽时,双目晕热,四海之物,皆若己所固有,不知为
-
【原题】:隆兴改元初余为永嘉监仓时登忠义堂睹颜鲁公像知其裔家是邦今阅一纪沿檄莆中遇军事判官邵即其人也因请观常山平原二像并大历颢会昌嗣二诰为赋长句
-
子产坏晋馆垣 (襄公三十一年) 【题解】 子产在这里的言辞实际上指出,国不分大小,地不分南北,人不分多寡,财富不分贫富,大伙
-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
-
汉水巴山乐有余,一麾従此首归途。北园草木凭君问,许我他年作主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