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鉴赏
作者: 张俊山
乌尔法特
同是一个溪中的水。可是有的人用金杯盛它,有的人却用泥制的土杯子喝水。那些既无金杯又无土杯的人就只好用手捧水喝了。
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
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
只有那些最渴的人才最了解水的甜美。从沙漠中走来的疲渴交加的旅行者是知道水的滋味的人。
在烈日炎炎的正午,当农民们忙于耕种而大汗淋漓的时候,水对他们是最宝贵的东西。
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
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荫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为什么呢?因为他没有旅行者和牧羊人那样的干渴,没有在烈日当头的中午耕过地。所以他不会觉得那样需要水。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苏龄 哲渠译)
在阶级对立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境况是有天渊之别的。那些不劳而获的富贵者,坐享其成,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而辛苦恣睢的劳动人民却饥寒交迫,含辛茹苦。但是,谁更能享受和品尝生活的甜美呢?生活的作者给了耐人寻味的回答: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不懂得生活到底是什么滋味。
这个看似简单的答案却蕴含着强烈的社会评论意向,即对于“富贵者”生活的否定。这种否定,当然是劝谕式的,并未达到阶级批判的高度。但是,如果从生活哲学的角度去看,它又不无深刻的启迪意义。人应该追求什么样的生活?读了这篇作品,会获得一定教益的。
作品采用卒章显志的写法,颇似寓言的建构特点。如所周知,寓言总是通过故事揭示道理的。这篇作品也是先讲事例,写出不同的人对水的不同感受,从而引出篇末的结论。当然,这篇作品又不是一个典型的寓言,因为寓言只用一个完整的故事去说明道理,而这里却是将几个事例排列起来,不具备故事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因此,它只是借鉴寓言在事实基础上点题的建构特点,而更偏重于夹叙夹议的写法。这就形成了作品的又一特点,即其鲜明的议论色彩。
这篇作品的议论性,开篇即表现出来了。“水,本来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差别就在于盛水的器皿。”这就是第一层结论,它来自第一个事例。然后由“君王与乞丐的差别就在‘器皿’上面”过渡到下文,举出几个事例,说明他们对水的滋味有不同的感受。“为什么呢?”对这一设问的回答具体地解释了上述现象,最后引出关于“生活”的普遍规律,水到渠成,结论来得十分自然。
通篇来看,“饮水”是比喻,“品尝生活”才是作品题旨所在。因此,那些为议论服务的举例又有了象征的意味。一篇议论色彩颇重的作品,为什么会有耐人咀嚼的诗意?看来,与其隐喻性象征的构思特点大有关系。
-
作于:(1932年) 十二月①钱玄同平日曾经戏说“四十岁以上的人都应该枪毙”,又据说他在北京大学曾说过“头可断,辩证法不可开课。”②主张“顺译”的赵景深曾经误译milky way为“牛奶路”,参看鲁迅《二心集·风马
-
冰溪时咽绝,风枥方轩举。--韩愈此处不断肠,定知无断处。--孟郊
-
唐扬州之盛唐扬州之盛 【原文】 唐世盐铁转运使[1]在扬州,尽斡[2]利权,判官[3]多至数十人,商贾[4]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
-
蓝水兵 你的嗓音纯得发蓝,你的呐喊 带有好多小锯齿 你要把什么锯下来带走 你深深的呼吸 吸进那么多透明的空气 莫非要去冲淡蓝蓝的咸咸的海风 蓝水兵 从海滩上跃起身来 随便撕一张日历揣在裤兜里 举起太平
-
比与中国现代新诗的修辞不学博依,不能安诗。——《礼记·学记》修辞是“一种以特殊方式呈现思想的艺术”。文学作品的独立性事实上就集中体
-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今晚上听了你用琵琶弹奏的乐曲,像听了天上的仙乐,耳朵也顿时清明。
-
庾信·拟咏怀《其二十六》 萧条亭障远 2 ,凄惨风尘多 3 。关门临白狄 4 ,城景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 5 ,寒水送荆轲 6 。谁言气盖世 7 ,晨起帐中歌。 【注释】 1.本篇写北方边塞景象引起的
-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万岁通天元年(696),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以右拾遗随军参谋。在兵败情况紧急之际,陈屡献策,武均不纳,反将陈降职为军曹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
名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 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
-
《先秦散文·礼记·不食嗟来之食》原文鉴赏 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