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

【3523】权力运行的轨迹:17—18世纪中国的官僚政治

(刘凤云著,党建读物出版社,30.7万字,2013年6月第1版,45元)

△就清代前期权力实施过程进行综合考察。在封建社会,权力运行本身是一个政治过程,是统治者推行其政治纲领与目标的过程,其背后体现着不同群体的利益,而权力与利益的统一往往决定着权力运行的轨迹。全书以清代前期对官员的选拔和监管,统治者对“汉军”这个兼具满汉文化素质的特殊群体的使用,封建官僚在解决国计民生等社会问题时的作为,以及封建官场中的党争、钱粮亏空等弊端为研究对象,围绕着清代权力运行的过程与官僚政治中的合理因素以及制度缺陷进行了讨论。

○清朝的统治者有鉴于吏部选官的局限性,所谓“吏部之难,难于量材授任”。“吏部虽贤,能尽天下人而周知乎?”所以,将地方官缺按照繁简等治理的难易程度,划分出等级,然后将州县一级的繁缺、要缺交予熟悉所属官员的督抚选用。清代放权于督抚并不止于铨选,监督之权也一并归于督抚,而监察权力同样掌握着下属官员的升迁调补。

○清代官员的总数,“京省大小之职,不啻二万有奇”,而督抚所辖的地方官约占60%,其中州县一级的官员约有九千余人。

○清史稿曰,“总督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饰封疆”。“巡抚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乾隆帝曾言:“疆臣者,郡邑吏之刚也。整其纲,则条目成理,此治天下之要道也”。

○捐马、捐船、捐米、捐钱。对捐纳之弊,无论是官僚大臣还是康熙帝本人,都知之甚悉,每声言“捐纳非善事”,但终因“无旁策以补库绌,仍将依仗捐纳”,并将捐纳进行到底,并随了有清一代。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饮鸩止渴”吧!

○开捐对正常的铨选制度之不良影响:①“名器不尊,登进乃滥,仕途因之殽杂矣”。②“名器既滥,吏道实伤”。

○知县为临民之官,“从来新民之官,莫切于县令”。“天下治权,督抚而下莫重于牧令(知县)”。

○“用皇上的钱买皇上的官”。

○捐纳出身的官员要比科举出身的官员整体素质相差许多,特别是操守清廉者往往百不得一。

○汉军旗人的“大明骨与大清肉”。

○“能臣”并不保证操守清廉;汉军“能臣”在操守上不能为人称道,而恪守清正者也难能始终一节;“能臣”中也不乏贪劣之人。

○相对于“政务官僚”,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无疑是“技术官僚”的最大特点。“技术官僚”所掌握的有关国政民生的粮、盐、河、漕等“专业技术”,正是根植于儒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宗旨的经世致用的大学问。

○君主反对官僚结为朋党的主要目的即是为防止官僚以集团的形式联合对抗皇权。

○清代的钱粮亏空并非仅仅是官僚政治的腐败,它涉及地方财政体系、仓贮制度、奏销制度、监察机制等一系列行政体制及运行机制的问题。

猜你喜欢
  • 唐宋八大家《苏轼·亡妻王氏墓志铭》散文名篇鉴赏

    王弗于北宋治平二年卒(1065),年仅27岁。当时苏轼30岁,已由外任调回京师为殿中丞,失去相伴十余年的妻子,深感悲痛,于是在次年悲痛作铭,就是这篇《亡妻王氏墓志铭》。

  • 苏轼《盐官绝句四首》全诗鉴赏

    南寺千佛阁古邑居民半海涛,师来构筑便能高。千金用尽身无事,坐看香烟绕白毫。北寺悟空禅师塔(名齐安,宣宗微时,师知其非凡人。)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塔前古桧当年

  • 范仲淹《和延安庞龙图寄岳阳滕同年》全诗鉴赏

    优游滕太守,郡枕洞庭边。几处云藏寺,千家月在船。疏鸿秋浦外,长笛晚楼前。旋拨醅头酒,新炮缩顶鳊。宦情须淡薄,诗意定连绵。迥是偷安地,仍当饱事年。祇应天下乐,无出日高眠。岂信忧边处,胡兵隔一川。

  • (张中行)《红楼点滴》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张中行红楼点滴》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张中行 一 民国年间,北京大学有三个院:一院是文学院,即有名的红楼,在紫禁城神武门(北门)以东汉花园(沙滩的东部)。二院是理学院,在景山之东马神庙(

  • 白居易《栽松二首》全诗赏析

    小松未盈尺,心爱手自移。苍然涧底色,云湿烟霏霏。栽植我年晚,长成君性迟。如何过四十,种此数寸枝?得见成阴否,人生七十希爱君抱晚节,怜君含直文。欲得朝朝见,阶前故种君。知君死则已,不死会凌云。

  • 《山人劝酒赏析》

    《山人劝酒》是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编此诗入《奉曲歌辞》。诗咏商山四皓健拔如苍松,落拓不羁,仙风道骨,青春不老,春风和煦向他送暖,蝴蝶翩翩为之起舞。作品着重称颂四皓“各守麋鹿志。耻随龙虎争”的高洁之志。尤其赞誉其以隐士的身份出山辅

  • 陈东甫《长相思》阅读答案及赏析

    《长相思》是明代文学家陈东甫创作的一首名篇。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恋人的思念之情。首句“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通过描绘行程的长途跋涉,写出了作者漫漫旅途中对爱人的思念。诗中的描写细腻而凄美,每句都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爱人的深情厚意。整首诗充满了忧思和愁绪,表达了作者内心痛苦的情感。此诗以其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表达方式而脍炙人口,至今仍被广泛传诵。

  • 老师对我说 何为

    隔了三十多年以后,去年秋末,我又到了满城园林的苏州。一天下午,在昔日颇负盛名的城内某大学旧址,一个爬满藤萝的石砌大礼堂里,我回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道路,不知怎么,最后竟谈到我少年时代的两位老师。 时近黄

  • 古代文学作品《赵威后问齐使》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赵威后问齐使》 散文篇名。选自《战国策·齐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此篇虽出自《齐策》,记的却是赵事,主要内容是说明赵威后的政治见解。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说:“通篇以民为主,直问到底,而文法各

  • 唐宋词之贺铸《望书归》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望书归》 边堠远,置邮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