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方略:怎么看治国理政
【3024】中国方略:怎么看治国理政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周一兵著,人民出版社,14.4万字,2016年1月第1版,39元)
△全书分11个部分:①治理中国该走什么路;②新起点上用什么凝聚人民;③“四个全面”如何布局中国未来;④中国如何开启新窗口;⑤中国经济如何迈向中高端;⑥法治中国如何迈出坚实步伐;⑦中华文化如何实现大发展;⑧中国社会如何提升治理;⑨美丽中国建设如何推进;⑩中国外交如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⑪治党强党方能治国强国。
○道路引领发展,道路决定命运。对一个人来说,走对了路,成长过程就顺利,就容易实现人生理想。对一个国家的执政者来说,治国理政走对了路,发展过程就比较稳当,国家实力和人民福祉就能不断提升,在国际上也就能获得应有的地位。
○定力,是指处事中把握自己的意志力。对一个人来说,有定力就是正念坚固,如净水无波,不随物流、不为境转,光明磊落,坦荡无私,不被假象所迷惑,不为名利而动心。
○执政理念,必须团结和凝聚人民。
○中国梦得其大又可兼其小。“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泰则民安,民富则国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治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执政的基本方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谋事、干事,方法很重要。方法对头,就能事半功倍。
○治国理政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发展。发展是执政的重要目标,又是检验执政效果的重要标准。
○何谓“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常态”就是时常发生、基本稳定的状态。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乡愁,现代汉语词典上的释义为:“深入思念家乡的心情”。
○新型城镇化:①新在以人为本;②新在工业化、信息、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③新在优化布局;④新在坚持生态文明;⑤新在传承文化。
○“治国凭圭臬,安邦靠准绳”。
○靠什么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法治。
○宪者,法也,宪法就是法上之法、法中之法。
○讲公平正义,不能脱离基本国情,只能“就米下锅”,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去满足人们的要求。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
○当今时代,治国理政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放性。治理国内事务,必须考虑国际因素:应对国际事务,也会深刻影响国内发展。因此,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很重要的是提升统筹内外、应对国际事务的能力。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
○政治纪律是打头的、管总的。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
(2017年3月10日晚11:20阅毕)
-
狄德里希·尼克尔包克尔的遗著 华盛顿·欧文 (万紫 雨宁 译) 啊,渥登,撒克逊的大神,因为你 我们才有了星期三,也就是渥登节, 真理,这是我永远要坚持的, 我要一直坚持到我爬进坟墓的 那一天—— —
-
古文·石钟山记 苏轼《水经》云: 彭蠡之口(1
-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
【注释】 选自唐·柳宗元《石涧记》。 石涧:山间的石溪。 亘石:延伸的石头。 两涯:两岸。 若床若堂:以下三句形容涧底的石头。堂,正屋,这里指屋基。 陈:陈列,摆设。 限:门槛,这里作动词用,指分隔。
-
我貌不自识,李放写我真。静观神与骨,合是山中人。蒲柳质易朽,麋鹿心难驯。何事赤墀上,五年为侍臣?况多刚狷性,难与世同尘。不惟非贵相,但恐生祸因。宜当早罢去,收取云泉身。
-
独照碧窗久,欲随寒烬灭。幽人将遽眠,解带翻成结。
-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之一。这句诗出自《送崔九》。全诗为“仙人王子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不虑故乡别”。意思是说:仙人王子乔因为随心所欲而在春天中停留。你们王族的后代可以自己决定是否离开,不必担心离故乡而别。上一句是“仙人王子乔”,下一句是“王孙自可留,不虑故乡别。”这首诗形式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王维对自由和离别的思考。
-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沪杭车中徐志摩》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匆匆匆
-
古文·伶官传序 欧阳修呜呼! 盛衰之理(1),虽
-
司马错论伐蜀司马错论伐蜀 《战国策·秦策一》 【题解】 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均求救于秦。秦王想利用蜀有内乱之机,兴兵伐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