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境格自高》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有境格自高经典解读
有境格自高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王国维用“境界”评词本是来源于唐朝王昌龄论词“物境”“情境”“意境”之说。他将其“意境”理解为“境界”。按我的理解,这“境界”一说所谈的应该是一个人在其词作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生境界,它不仅仅是艺术,还是哲学。正如一个人要是心术不正,那写出来的必定成不了大气候,因为文字总是不知不觉地透露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管你所写的是坦荡之词,还是要用文字来遮掩你的内心。你写的是坦荡之词,显露的就是你坦荡的心;你要靠文字来粉饰自己或者遮掩内心,那文字最终显露的就是你的虚荣之心或遮掩的自卑。不仅仅在词中如此,在任何人的文字中都是这样。
真正有人生境界的人才能写出震撼人心的作品。这样的作品,并不是要世人抬头仰视,心里默念着:这是多么高尚,我是多么卑贱。
和一个人接触久了,你会渐渐摸清他的性格,而一个人的文字也恰似他性格的流露,不管你如何改变,文字却如影随形,如同一面时时反照你的镜子。
王国维先生是早就明白了文字与人的关系的。所谓文学即人学。他所提出的“境界”之说比“意境”更开阔更准确,“意境”仅仅是词所营造的氛围,所表达的情感,而“境界”则是从词里铺展开来的个人活在人生中的大智慧!
有境界是人生中的一种纯粹。纯粹不是如平常人所说的单一,或者用简单就可以概括的去伪存真,纯粹指的是精神世界里的干净,这样的干净才能够散发出真正的智慧,博大之境界。
真正好的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灵对话的,是能够提升人心境界的。这种作品必定是在生活中获得了大智慧,自我获得了救赎,才能够影响他人,先自救才能够救人。
有境格自高,有境乃是文字中真正的高贵之气。
-
平生志业有谁先,落笔文章海内传。昨日都城应纸贵,开帘却扇见新篇。仙家千载一何长,浮世空惊日月忙。洞里新花莫相笑,刘郎今是老刘郎。
-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琦君母亲的书》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琦君 母亲在忙完一天的煮饭,洗衣,喂猪、鸡、鸭之后,就会喊着我说:小春呀,去把妈的书拿来。 我就会问:哪本书呀? 那本橡皮纸的。 我就知道妈妈今儿晚上
-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
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注释】 念:惦记,常常想。 【译文】 自己有功于他人的事情
-
(下乾上坤)泰:小往大来;吉,亨。 《彖》曰:“《泰》,‘小往大来,吉,亨’,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象》曰:“天地
-
泥土的吟唱 新石器时代的古白洋淀畔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发源于西部太行山的河流和古黄河萦绕穿插,流水淙淙,野生动物在蓊郁的林间矫
-
陆游 八月一日,过烽火矶。南朝自武昌至京口,列置烽燧,此山当是其一也。自舟中望山,突兀而已。及抛江过其下,嵌岩窦穴,怪奇万状,色泽莹润,亦与它石迥异。又有一石,不附山,杰然特起,高百余尺,丹藤翠蔓,罗
-
⑿彭泽:县名,在江西省。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语文古诗词教学培训研修总结,内容包括语文培训心得体会写一篇语文学习总结(高一)800字以上,有关学习古诗词的收获体会,古诗词学习体会300字。你好! 语文学习方法总结 我国历史悠久,语文学习传统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代代文人学士积累了许多语文学习的方法,其中有不少至今仍具有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