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愿让雨淋着》鉴赏
作者: 张俊山
莫渝(台湾)
家乡,该落着温柔的雨吧!
走在异国没有骑楼的亍道,情愿让雨淋着。一把伞能撑住我多少忧愁?想到异国字典上Taiwan(FORMOSE)解释为:西太平洋的岛屿和国家,首都台北;不禁凄凄然。情愿让雨淋着。
走在异国宽敞的林荫路,情愿让雨淋着。一把伞能代替我多少思念?隔着遥远遥远的乡愁,即使梦里,犹觉身是客;不禁凄凄然,情愿让雨淋着。
走在异国宁静整齐的墓园,情愿让雨淋着。一把伞能网住我多少心情?野草正滋长蔓生于无法凭吊追思的坟头;不禁凄凄然。情愿让雨淋着。
家乡,该落着温柔的雨吧!
一曲三重奏,道出游子多少亲情乡思!
诗人身在异国,远离故土,又恰值阴雨天气。此情此境,当他徘徊于异域的冷雨中,“不禁凄凄然”的时候,怎能不油然兴起对家国的思念!因为此刻家乡也许正是阴雨天气,可是,那是“温柔的雨”啊!实际情形未必如此,而在殷切思念着故乡的游子心中,那想象中的感觉却是确实如此的。对于两地之“雨”的不同感觉,构成了诗人独特的心理反差,而这正是其浓浓乡愁的内在根据啊。
诗篇的主体构成是中间三个诗段。在这里,除了具体情境的三度转换,其余的抒情语句,都是相近乃至相同的。这就使整个乐章在复沓的咏叹中回环旋转,宛曲有致地抒发了诗人的天涯飘蓬之感,也使乐章形成了和谐的旋律。倘若谱之以曲,付诸歌咏,那不绝如缕的缠绵悱恻情调,当会令闻者凄然泪下的。
当然,诗篇的情思内涵不是简单的重复,三个主体诗段各有其所侧重的具体寓意。大致说来,二段表现祖国被人恶意割解和轻侮的民族自尊心,三段表现故国渺渺的愁绪,四段表现祖坟睽隔的哀伤。三者交迭,就是弥漫于诗篇的国愁乡绪了。同一愁绪的变化,扩大了诗篇的情感蕴量,也使整体抒情有了顿挫和跳脱之感。这样,三重奏乐章就在逐层推进中发展了。
诗篇的首尾是同一诗句的反复。这样布局,既突出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又与中间三段成情境的强烈对比,对于强化诗篇的总体情思是十分有力的。
总之,纵观古今诗苑,表现乡思主题的诗篇汗牛充栋,而情愿让雨淋著却以诗人独特的境遇和巧妙的构思,呈现别一种诗情神韵,颇是值得称道的。
-
水调歌头①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③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两三月前,报上好像登过一条新闻,说有一个卖报的孩子,踏上电车的踏脚去取报钱,误踹住了一个下来的客人的衣角,那人大怒,用力一推,孩子跌入车下,电车又刚刚走动,一时停不住,把孩子碾死了。 推倒孩子的人,却
-
白日何短短,百年苦易满。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麻姑垂两鬓,一半已成霜。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常吾欲揽六龙,回车挂扶桑。北斗酌美酒,劝龙各一觞。富贵非所愿,与人驻颜光。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陆游和杜甫的重点文学常识,内容包括陆游和杜甫的资料呀!!,杜甫的文学常识是什么?,杜甫的文学常识。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南宋爱国诗人。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
-
披云离北岩,度岭入中夏。重藉剪楚茅,方函斲英檟。骚坛意莫逆,匠石语□侈。匪垩劳运斤,如带防毁銙。砺□□□□,观隅整同厦。津津剖马肝,索索模羊觟。气逼松滋豪,烟联雪涛诧登堂却蹒跚,饮水何谻閜。守墨面宜黔
-
这是一首浅白中涵深情、平直中寓奇崛的诗。 首四句点明送友人的时间和地点。深秋的楚地景色,不禁令诗人浮想联翩,渺渺兮骤发思旧之愁怀。诗人曾在唐贞元十九年(803)遭贬南方,为阳山县令,后又曾徙掾江陵,对荆楚之地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都比较
-
平生所好物,今日多在此。此外更何思,市朝心已矣。
-
悠悠一别已三年,相望相思明月天。肠断青天望明月,别来三十六回圆。
-
李清照·一剪梅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据有关记载,李清照与赵
-
晋赵泰,字文和,清河贝丘人也。祖父京兆太守。泰,郡举孝廉。公府辟,不就。精思典籍,有誉乡里。当晚乃膺仕,终于中散大夫。泰年三十五时,尝猝心痛,须臾而死。下尸于地,心暖不已,屈伸随人。留尸十日,平旦,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