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佛论高下》鉴赏
作者: 田锐生
杨子敏
第一次,我站在山脚下,站在岷江边,自下而上地把你仰望。
我极力向后扬起颈项,面朝青天,瞻仰你那充塞天地的巍峨身躯。
暮色苍茫。
星光在你头顶闪耀。
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各各从遥远的天际奔涌而来,在你面前汇成一片汪洋,浪涛轰鸣腾跃,有如万方云集的朝圣者,一齐向你匍伏叩拜,讴歌礼赞。
我惊叹你的巨大,同时也感到自己渺小。我知道,这是因为我站在你的脚下,我选择的位置太低。
第二次,我站在你身旁那座山峰之巅,自上而下把你俯视。
正是平明时分。
缕缕晨雾,轻纱般萦绕在你的耳边、胸前和膝头。
山崖下,江面雾霭迷朦,仿佛一匹巨练,在你脚下铺展开去,一头铺向天之南,一头铺向地之北。
我的心随着我的目光,沿着你那高与天接的身躯堕落下去,堕入一片幽渺、深邃、奥秘难测、无际无涯的渊海。
我惊叹你的巨大,却丝毫不觉得自己渺小。因为,我的脚下是与你等高的峰顶,我的位置更高于你。
哲理美,是构成有些散文诗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但是,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是对哲理的简单图解,不能是某种思想或观念的传声筒。哲理,应该是藏匿于作品动人的形象中,深蕴于作者的情感里,在读者解谈和品鉴作品的过程中闪射而出。与大佛论高下应该说就是具有这样的哲理美,读后能给读者以多方面的启示。
这是一篇不足六百字的短章,它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两幅不同时空下的大佛的画面。同是一尊大佛,但由于作者选择了不同的时间和视角来进行观照,因而也就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感觉。第一次,诗人在苍茫的暮色里,站在大佛的脚下,扬起颈项来瞻仰大佛头顶星光的巍峨身躯,长江大河都匍伏在它的脚下,自己仿佛仅仅是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象一株无人知道的小草,孤独、渺小而自卑。第二次,诗人在晨雾飘渺的曙色里,站在高山之巅俯视大佛,大佛依然巨大,所不同的是自己已不再渺小。随着诗人立足点的提升,视域和心胸也顿然宽广和阔大。一种与大佛同在、与江山同在的顶天立地的崇高感油然而生。除了这两幅不同的画面,诗人再也没写什么,但作品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思。
自卑感来源于对伟人和英雄的盲目崇拜,来源于对人的自身价值的视而不见。伟人和英雄正象诗人笔下的大佛,当你匍伏在他的脚下,你只会感觉到他的无以伦比的崇高和神秘莫测的威严,实际上你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他。只有挺直脊梁,站在一个应有的高度,还伟人与英雄以“人”的面目,才能超越自卑的局限,认识他们真正的价值。自我的确立并不影响英雄的伟大,正象诗人登上山巅俯视大佛一样,大佛依然高于天接,只是显得更加可亲可敬,这便是我们读完这篇作品后获得的顿悟。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乃艺术之高致。诗人把自己在人生中获得的真知灼见,升华为一种深刻的哲理,然后把它容纳进作品所描绘的形象里,让读者去玩味、去品鉴。作者的高妙之处在于,他不是以一个大彻大悟者的身份,把自己独特的发现宣谕于世人,以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而是客观冷静地刻画具体的艺术形象,描绘大佛伟岸的身影,因而作品含蓄蕴籍,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当你反复玩味之后,就会体会到那超然具象之外的真正“意味”,进而产生一种茅塞顿开,柳岸花明的快感。这也许是文学作品最佳的艺术效果了!
-
臣闻凭飙荐响,唱微效长〔2〕。垂波鉴景,功少致深〔3〕。是以冰台筑乎魏邑,凤阁起于汉
-
这首词是柳永落第离京后所作,词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很出色,特别点秋景。这首词用曲折多变的笔法描绘了清寂的山光水影,寄寓着词人落拓江湖的身世之感,构成一幅游子秋日行吟的连环画卷。词的上片写景,点染出雨后夜泊的情状。起首两句描绘洲渚宿鸟,对偶工
-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① 。”(《孟子·公孙丑上》四) 注释 ①此句引自《诗经·大雅》。永:永远,长久。言:语气助词,无意义。配命:配合天命。 【译文】 《诗经》说:“一个人要使自己的命运永
-
伤有闲之淑女,采薜荔于朝阳。露素质之皎皎,绾玄发以流光。结翠叶于珠簪,擢丹华于绿房。点圜的之荧荧,映双辅而相望。袭游闲之妓服,褥阿縠之桂裳。纫畹兰于缨佩,动晻暖以遗芳。既容冶而多好,且妍惠之纤微。顾见
-
【名句】饿死事极小,失节 ① 事极大。 【注释】①失节:指女子再嫁。 【释义】饿死只是极小的事情,但是失节再嫁却是极大的事。 【点评】这是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过的话,对后世影响极大,成为束缚和摧残妇女的精
-
在西方,“广告”一词源于拉丁文,意思是“我大喊大叫”。传说古罗马商人争相做生意,常常雇一些人在大街闹市大声招呼,号召大家到商品陈列处购买商品。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广告”。 在我国古代,也有具体的广告事
-
《薛瑄·改过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继善成性,天
-
高樯起行色,促柱动离声。欲问江深浅,应如远别情。
-
【名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注释与译文]世胄(zhòu),贵族的后代。两句意为:贵族世家子弟登上高位,而才华出众之士却沉埋在低下的职位上。诗句抨击埋没人才的门阀制度,流露出一股不平之气。 参考文
-
杜甫《阆水歌》唐山水诗鉴赏 杜甫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