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王介甫游褒禅山记》全文
王介甫游褒禅山记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阳洞者,以其在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馀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予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
苏轼《南乡子》苏 轼 苏 轼 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 ① 霜降水痕收。浅碧鳞鳞露远洲。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 ② 。佳节若为酬。但把清尊断送秋 ③ 。万事到头都是梦 ④ ,休休。明日黄花蝶也
-
仗忠孝以立身,资信义而为国。|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仗忠孝以立身,资信义而为国。》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昨夜谁为吴会吟,风生万壑振空林。龙惊不敢水中卧,猿啸时闻岩下音。我宿黄山碧溪月,听之却罢松间琴。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半酣更发江海声,客愁顿向杯中失。
-
一 新雁过妆楼bull;春怀 张子耀 柳岸新妍。朝霞灿、溪波熠熠翩跹。剪春一半,桥影绿水盈天。振奋人间春勃发,莺歌燕舞向云端。有炊烟。暖巢紫燕,花蝶生怜。 当年桃林柳下,踏歌寻锦绣,尽赏斑斓。愿心相印
-
《清平乐》 候蛩凄断,人语西风岸。日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① 暗教愁损兰成,可怜夜夜关情。 ②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 【注释】 ①江似练: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诗:“澄江静如练。”②
-
[原文] 居庸关者,古之谭守者之言也。龚子曰:疑若可守然。 何必疑若可守然? 曰:“出昌平州。山东西远望,俄然而相辏相赴,以至相蹙,居庸置其间,如因两山以为之门,故曰疑若可守然。 关凡四重。南口者,下
-
这是一首艺术上颇具特色的诗。 特色一:托物寓意,松兰明志。这首诗首句就高歌“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极度赞美“兰幽香风远,松寒不改容”的高洁傲岸的节操。赞颂之情,意犹未尽,诗人又盛赞孤高的鸾风、明洁的珍珠,并以形陋质卑的萧艾、鸡、
-
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杜牧,本卷《清明》已介绍。《秋夕》一作《宫词》,一作
-
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原诗今译】 寻找世外桃源好躲避强秦的暴政, 桃花开放是一年春回大地的象征。 片片飞舞的桃花,莫要随波逐流, 怕武陵渔人来询
-
小马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