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浪花的少女》鉴赏
作者: 樊洛平
查干
她的裙裾,是雪白的,
远远望去,象一只白天鹅,
墨绿色的海,衬托着她。
汐来了,那是大海永不间断的叹息。
汐退她追,提着裙子,轻盈得象掠过水面的海燕。
汐来她退,提着裙子,欢乐得象含苞待放的睡莲花。
她,有过忧愁吗?我这样想。
她的面前,一定是一个欢乐的世界吧。
站在鹰翔亭上,我远望着她。整整两个小时,她醉心地追逐浪花玩儿。
我有些羡慕她了。心里说,欢乐啊,分给我一些吧,哪怕是一丁点儿……
远处,金豆似的渔火,在海面上倏然一闪,那是夜的无声的寂寞。
不知为什么?少女蓦然不动了,凝视着渔火,象一尊玉雕。
海水,啃噬着她的脚。
风,吹佛着她的长发,象旗帜一样飘……
汐,悄悄地在退,又悄悄地在进,蒙上了一层淡淡的愁绪。
明月,在空中徘徊,用她清亮的眼睛,在注视着世界。
欢乐与忧愁的距离,究竟多远呢?我问自己。
然而,浪不断地在飞跃、冲击。
那渔火,也因浪的飞动而飞动,那是生命的韵律,是力的诗的闪烁,在海面上。
动与静,沉思与欢跃,都是一种现象,然而它们的内应力才是
世界的希望……
这篇散文与其说是在写一个少女,不如说是在描绘一种画面,一种情绪,一种意境,一种人生。
白裙飘动的少女,浪花翻飞的大海,构成了强烈的画面感。这是一幅流动的水彩画,大海平静,少女象白天鹅翩翩起舞;浪涛涌起,少女如海燕飞掠海面;潮汐退去,少女似睡莲花含苞欲放。这又是一幅凝固的油画,渔火点点,海风阵阵,少女长发飘飘,独坐岸边。追逐浪花的少女,以她不同的情绪,不同的形象,构成这一幅幅画面的情感旋律。
作者不是单纯地为你展示这些画面,而是在其中蕴藏了深刻的题旨。开篇极言少女追逐浪花的欢跃,把生命力的蓬勃焕发,少女对美与自然的痴情迷恋,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勾勒出一个欢乐女神的形象。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情绪陡跌,尽写少女凝视海面的静默,把少女夜晚渔火中的沉思,海风拂面中的愁绪,体味得真切深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忧思少女的玉雕。从欢乐的场景到沉思的画面,从少女的跃动到少女的静默,这种色调与情绪的大幅度转换,蕴含的是一个少女丰富易感的生活情怀,是作者对生命现象的独特感悟,是作者对美的创造与美的意境的深入开掘。常言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生命带给我们七情六欲,生活赋予我们喜怒哀乐,大自然引发我们无限情怀。当心灵与生活与自然发生碰撞时,如同琴弦奏响,会发出千般感应,万种轰鸣。透过飞扬的浪花,喧嚣的大海,人们能感受到一种力量的涌动,生命的激扬;面对碧绿似玉、一望无边的海洋,人们能体味到一种阔大的心胸,幽深的境界;徜徉在明月、海风之中,飘动的渔火也会勾起你一怀愁绪,满腔情思。大自然因为人而变得千情万绪,人也因为大自然而显得丰富多感。正是由于这种人与自然的感应,心与生活的共鸣,人生的喜怒哀乐才有了这样生动的意义,心灵的起伏飞扬才有了那般真切的内容,生命与美才有了如此辉煌的创造。
文中画面的展示,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拟物的描写,使少女忽而成为白天鹅,忽而成为海燕,忽而成为睡莲花,引人遐思的形象美不胜收。鲜明的衬托,使大海构成一幅幅的美妙的背景,或静谧,或喧嚣,或沉思,把这阔大背景上活动的少女映衬得多姿多彩,生意盎然。特别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贯穿全文始终,别具一番艺术魅力。白天鹅一样的少女与墨绿色的大海,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映照出绿意幽深的生命世界和冰清玉洁的少女志趣;在追逐浪花的少女与凝视渔火的少女那里,欢乐与忧思的情绪对比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表现出姑娘对自然与人生的敏锐感应和丰富情怀;再看少女的白天嬉闹与夜晚静穆,这种动与静的状态对照,折射的又是人物心灵情绪的陡然转折。至于那充满诗意的语言,更是色彩缤纷,含蓄蕴藉,以美的风采,营造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境。
-
素雪、明月、幽梅,三者具,则光景清艳。惟三者难以一时兼备,故今岁与去岁相较,不能无憾。此词即景抒怀,貌似冲淡,却蕴含无限今昔之感。前人谓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诚然。
-
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义死不避斧钺之诛,义穷不受轩冕之荣。》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作者: 张翼之 《陔余丛考》四十三卷,是赵翼辞官后的
-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正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谕。吾望此为汝曹之所信,犹贤于傅婢寡妻耳。 【注释】 颜之推:字介,北齐琅琊(
-
风光欲动别长安,春半城边特地寒。不见园花兼巷柳,马头惟有月团团。
-
绣户香风暖。纱窗曙色新。宫花争笑日。池草暗生春。绿树闻歌鸟。青楼见舞人。昭阳桃李月。罗绮自相亲。 作品赏析【注释】:罗绮自相亲。(自一作坐)
-
此词上片写船发香港时的夜景。舷灯渐灭,月色朦胧,极目远望,景色疏淡空旷。下片记水上夜行。狂涛东驶,龙语分明。舵楼一笛风生。光景幽隐而深邃。
-
洛神图 元·卫九鼎作 纸本水墨白描 纵九○.八厘米 横三一.八厘米 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原无自款
-
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课外古诗词阅读(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全部内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八年级下册语文书的课外古诗词阅读,内容包括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全部内容,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古诗”10首,分别是(打原文),八年级下册语文书“课外古诗”10首,分别是(打原文)。《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八下课内)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
-
《汉魏六朝散文·曹操·求贤令》原文鉴赏 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