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伏瓦,西蒙娜·德作品分析
【介绍】:
法国存在主义*女作家、哲学家。1908年出生在巴黎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个律师。波伏瓦从少年时代起就开始表现出对旧秩序的怀疑,对新思想的追求。在大学时代结识了萨特*,成为萨特的志同道合者和终生伴侣。巴黎大学文学系毕业。1929年波伏瓦与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1931年起先后在马赛、卢昂、巴黎等地教授哲学。1943年发表女宾*,这是她成名的长篇小说处女作,被认为是与萨特的恶心*齐名的存在主义小说。这部作品发表后,波伏瓦便脱离了教学工作,全力从事写作。波伏瓦的小说在存在主义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她的主要小说有:他人的血*(1944)、人皆有死、大人先生们(1954)等,剧本:无用之辈(1945),评论性著作有:庇吕斯和西奈阿斯(1944)、创立模糊伦理学(1947)、第二性别(1949),游记和报告文学有:日常生活中的美洲(1948)、长征(1957)等及晚年发表的四部自传体回忆录:一个安分守己的姑娘的回忆(1958)、年富力强(1960)、势所必然(1963)、归根到底(1970)。1954年波伏瓦的大人先生们发表后,获龚古尔文学奖。1955年波伏瓦和萨特一起,访问了中国。写下游记长征(1957),表达了她对新中国的印象。四十年是她创作的高峰。女宾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表现了人与人之间难以沟通的荒诞的陌生感。他人的血描写抵抗运动,接触到个人与社会问题,谴责了卖国贼的可耻行径,全书的指导思想是存在主义。大人先生们主要描写,战后法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倾向和生活经历,特别是一部分左派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和社会活动。真实反映了存在主义作家不时思考的对现实政治生活是“介入”还是“不介入”的重大课题。
-
羌村三首 杜甫 一 峥嵘赤云西, 日脚下平地。 柴门鸟雀噪, 归客千里至。 妻孥怪我在, 惊定还拭泪。 世乱遭飘荡, 生还偶然遂。 邻人满墙头, 感叹亦歔欷。 夜阑更秉烛, 相对如梦寐。 二 晚岁迫偷
-
十三时态有三,不定终身 【原文】 前者恒态,又有时态。方有对谈(1),神忽他往(2);众方称言(3),此独冷笑;探险难近,不足与论情
-
上阙写废寺之外景,荒凉冷寂,繁华消歇。“败叶填溪水已冰”,秋天的树叶凋零了,遂成“败叶”,而萧瑟的秋风又将这些枯叶吹到溪水里。“填”字说明败叶之多,给人一种沉重压抑之感。“水已冰”说明时令已值深秋冬。“夕阳犹照短长亭”说的是荒秋暮景。黄
-
国学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出处和解释
【名句】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 语出《韩非子·问辩》。在圣明君主的国家中,命令是最高贵的言辞;法律是处理政事最适宜的准则。
-
论题解析 [解题]借鉴(use for reference),指跟别的人或事相对照,以便取长补短或吸取教训。 [析题]借鉴的表现有很多,好的思想、好的经验、好的方法、好的东西等等。你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
-
古文观止·顾炎武·与人书 《宋史》言,刘忠肃
-
齐己《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这首咏早梅的诗,既咏诵了梅花经寒独立的个性与素艳幽香的风韵,也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
-
出车 作者: 窦春蕾 【本书体例】
-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所见过的散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典散文以小见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经典散文以小见大 篇1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这样一首诗:“一粒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看出一个天堂。把无限抓在你的手掌里,把永恒放进一刹那的时光。”郁达夫说:“一粒沙里看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童趣》中有这么一句话“见渺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
-
【生卒】:1891—1958【介绍】: 德国表现主义*诗人,后来成为无产阶级革命诗人。 贝希尔生于慕尼黑。父亲是一位高级法官。贝希尔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