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桧风》译文与赏析
桧风
桧风
桧(kuài),西周初分封的诸侯国,妘(yún)姓,故都约在今河南密县与新郑之间,疆域大致包括今河南密县、新郑、荥阳的一些地方。“桧风”就是采自这个区域的民歌。春秋初年,桧国为郑武公所灭。“桧风”产生的时代,一说在桧灭之前,即春秋初以前;一说桧诗实际是郑诗,即桧灭之后,二说都系猜测,姑并存待考。
当时,郑人东迁,凭借虢、郐奉献的五城立足,同时也带来了京畿的时尚和奢华,这从诗经·郑风不难看出。一方面,风光旖旎、山水秀丽、经济富庶的溱、洧之地奢华之风大张;另一方面是郐国王室主昏臣怠,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桧风”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桧风”共4篇,计为:素冠、隰有苌楚、羔裘、匪风。
羔裘
【原文】
羔裘逍遥,狐裘以朝(1)。岂不尔思?劳心忉忉(2)。
羔裘翱翔,狐裘在堂。岂不尔思?我心忧伤。
羔裘如膏(3),日出有曜(4)。岂不尔思?中心是悼(5)。
【注释】
(1)朝:上朝。
(2)忉(dāo)忉:忧愁的样子。
(3)膏:脂膏。
(4)曜(yào):金光闪耀的样子。
(5)悼:悲伤,忧虑。
【译文】
穿着羔裘去逍遥,穿着狐袍去坐朝。怎不叫人为你虑,忧心整日把心操。
穿着羔裘去游逛,穿着狐袍上朝堂。怎不叫人为你虑,想起国家时忧伤。
羊皮袄色如脂膏,太阳一照金光耀。怎不叫人为你虑,心事沉沉真煎熬。
【解析】
这首诗为桧国大臣因桧君治国不以其道被迫离去后所作。诗中表达了大臣对桧君治国不思进取而只知逍遥的不满,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全诗三章,反复描述统治者衣着华丽,天天贪图享乐,却不顾朝政。而当时桧国“国小而迫”,周边大国正虎视眈眈,而君王对此却不自知,诗人想到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这种人手中,不禁发出深深的感叹,为之忧虑重重。
素冠
【原文】
庶(1)见素冠兮,棘(2)人栾栾(3)兮。劳心慱慱(4)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5)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注释】
(1)庶:有幸。
(2)棘:瘦。
(3)栾(luán)栾:瘦弱的样子。
(4)慱(tuán)慱:忧愁劳苦的样子。
(5)韠(bì):即蔽膝,古代官服装饰,革制,缝在腹下膝上。
【译文】
幸而见人戴白帽,身体瘦弱面容憔。心中忧愁又哀伤。
幸而见人穿白衣,我的心中多伤悲,甘愿与你共患难。
幸而见人穿白裤,心中有郁结难解,甘愿与你结同心。
【解析】
关于此诗的主旨,古代学者多认为这首诗写晚周礼崩乐坏,为人子者多不能守三年之丧,而诗中服“素衣”者能尽孝道、遵丧礼。而今学者却认为这是一首痛惜贤臣遭受迫害、斥逐的诗。因为在先秦时代,素衣素冠本是常服,非专指孝服,因此诗中描写的人物很有可能是位受到政治迫害的良臣。全诗三章,通过对良臣悲惨形象的描写和自己同情之心的抒发,明确表示自己与之同归的态度,毫无避忌之心,实在难能可贵。
隰有苌楚
【原文】
隰有苌(1)楚,猗傩(2)其枝,夭(3)之沃沃,乐子之无知。
隰有苌楚,猗傩其华(4),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家。
隰有苌楚,猗傩其实,夭之沃沃。乐子之无室。
【注释】
(1)苌(chánɡ)楚:植物名,今称羊桃。
(2)猗傩(ē nuó):柔软的样子。
(3)夭:肥嫩的样子。
(4)华:花。
【译文】
低洼地里长羊桃,枝条柔美随风摇。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觉无知。
低洼地里长羊桃,花儿鲜艳好娇美。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累无家。
低洼地里长羊桃,果实累累真漂亮。鲜嫩光润惹人爱,羡慕你无室无家。
【解析】
这首诗的主旨历来说法不一。单从全诗的内容来看,无非是羡慕羊桃生机盎然,无思虑、无家室之累,意明语晰,无可争议。但对于诗人为何会有这种想法,则见仁见智:或说是赋税苛重,或说是社会乱离,或说是遭遇悲惨,或说嗟老伤生……谁也无法证实。
全诗三章,每章二、四句各换一字,重复诉述着一个意思,这是其感叹之深的反映。也许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状况使得民不聊生,生活凄惨,所以当诗人看到羊桃藤柔美多姿,叶色光润,开花结果,生机蓬勃的时候,不免心生羡慕,产生“人不如草木”的感慨。
匪风
【原文】
匪(1)风发(2)兮,匪车偈(3)兮。顾瞻周道,中心怛(4)兮。
匪风飘兮,匪车嘌(5)兮。顾瞻周道,中心吊(6)兮。
谁能亨鱼?溉(7)之釜鬵(8)。谁将西归?怀(9)之好音。
【注释】
(1)匪:通“彼”。
(2)发:犹“发发”,风吹声。
(3)偈(jié):疾驰。
(4)怛(dá):忧伤。
(5)嘌(piāo):轻快的样子。
(6)吊:悲伤。
(7)溉:洗涤。
(8)鬵(xín):大锅。
(9)怀:送。
【译文】
大风刮得呼呼响,大车急驰尘飞扬。一条大道环顾望,令我心中真悲伤。
大风刮起直打旋,大车飞驰如闪电。一条大道环顾望,令我心中真凄惨。
哪位将要煮鱼尝?大锅小锅洗干净。哪位将要回西方?请捎好信到家乡。
【解析】
这是一首思乡之作。诗人远走他乡,在路上看到奔驰的马车因而勾起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他期望能够遇到一个向西去的路人,能够把自己的口信带给家人。全诗共三章,首二章描写游子看到路上飞驰的马车,听着马车疾驰呼啸而起的风,不禁心生思乡之情。末章诗人以愿为善烹鱼者洗锅起兴,表明自己将厚谢为自己捎带口信的西行路人。真挚的言语间体现了诗人思念亲人的浓厚情感,让人为之动容。
-
[清]高珩天风争顺逆,人事有参差。昨我停舟处,知君得意时。高珩(1612—1697),字葱佩,
-
李白--《独坐敬亭山》 【内容】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赏析】: 敬亭山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
-
【原题】:岳德器远来见访袖出六年前所赋湖庄诗次韵答之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
-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
-
“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根据王维的诗句“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守楼看太白。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这首诗描绘了长安的夜景和青少年侠客的壮志。 在长安这座古城中,少年游侠站在守楼上,仰望夜空中的明亮星辰。他目睹了夜空中最亮的明星——太白(古人称呼金星为太白),令人心悸。太白在夜空中高悬,宛如守护这座城市的守护神。 与此同时,陇头传来的明亮月光投射在关山之间,映衬出清晰的轮廓和曲线。这明亮的月光仿佛是从远处来到关城附近,为这座城市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美丽。 夜晚的陇上,一位行人吹起了笛子。笛声响起,随着夜风传播远方。这首曲
-
苏 轼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支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
-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
-
【注释】:注一:“罗怕”,哪怕也。
-
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黑牡丹。兼书平子赋,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