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君子于役》原文与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君子于役》原文与鉴赏

作者: 韩兆琦 【本书体例】

【原文】:

君子于役(1),不知其期。曷至哉(2)?鸡栖于埘(3),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4)?鸡栖于桀(5),日之夕矣,羊牛下括(6)。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鉴赏】:

君子于役是流传在东周王畿(今河南洛阳)附近的一首民间歌谣,大约产生在周平王东迁以后到春秋中期以前的这段时间里。作品表现了一位妇女对服役在外的丈夫的深切怀念之情,反映了这个时期的频繁的战争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春秋前期是一个周天子王权下落,大国诸侯互相争霸,各国之间剧烈攻伐兼并的时期。单说当时与王畿有关的战争徭役,前后就有桓王二年(公元前718)的虢公伐晋,桓王十三年(前707)的兴兵伐郑,惠王二年(前675)的被燕、卫所伐,襄王三年(前649)的太叔带召戎内侵,以及襄王十六年(前636)的太叔带二次作乱,周襄王被逐外逃等等。君子于役中这位妇女的丈夫究竟是因何外出,是打仗?还是服劳役?作品没有细说,反正这类问题在当时是很多的。远的不说,就以王风中的邻近篇章而言:“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就是一首驻守外地的周国士兵们的思乡歌,表现了他们对于长期驻守在外,而且还常常调动换防的不满情绪。“有兔爰爰,雉离于罗,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尚寐无吪!”(兔爰)在这里,那些饱经社会乱离,不堪忍受深重的赋税徭役之苦的周国臣民在怨天恨地,甚至他们觉得与其这样活着还不如死了好。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在一座睡着的雕像的座子上刻道:“只要世上还有苦难和羞辱,睡眠是甜蜜的。爱能成为顽石,那就更好。一无所见,一无所感,便是我的福气。因此别惊醒我。啊,说话轻些吧!”(艺术哲学)这刚好是“尚寐无吪”四个字的绝好注脚。这是多么愤激,多么苦痛的话啊!“苍苍烝民,谁无父母?提携捧负,畏其不寿。谁无兄弟,如足如手?谁无夫妇,如宾如友?”(唐李华吊古战场文)尽管统治者们草菅人命,不顾劳动人民死活,但是他们的亲人却心疼地日日夜夜地思念挂怀着他们。这就是诗经里君子于役、伯兮、卷耳等一批妇女怀念征夫的作品所由产生的现实基础。

君子于役的大意是说:丈夫服役在外已经很久了,什么时候才能期满回来?他现在到了什么地方呢?鸡上窝(埘)了,太阳落山了,牛羊也都回来了。只有出门在外的丈夫不见踪影,这怎不叫人思念呢?丈夫服役在外已经很久了,还要在外头过多少时候呢,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团圆(佸)?鸡上架(桀)了,太阳落山了,牛羊也都回来(下括)了,只有出门在外的丈夫不见踪影,他不会挨渴挨饿吧?“曷至哉”,郑玄和孔颖达都把它解释成何时来到,我觉得这样与第二句“不知其期”的意思重复。朱熹把这句解释成“今亦何所至哉”,我觉得这样比较曲折丰富。

这首诗的写作特点首先是用一种白描手法朴素真实地刻画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整首诗都是以主人公内心独白的形式来表现的。在这里没有伯兮中“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客“那种给人以强烈刺激的肖像描写;也没有“愿言思伯,甘心首疾”,“愿言思伯,使我心痗”那种发誓赌咒般的激烈情绪,甚至它没有像卷耳中那样翻进一层的对远人现时活动的种种设想,如“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等等。他只是用一种洗炼的笔调,如实地勾画出了这位善良的女主人公的一片痴情。她的思想象一泓碧水,深沉澄澈;她的感情象一道小溪,汩汩流淌,曲折缠绵。她对亲人的那种无限关心、无限忧虑,以及她那种无比细腻的怀念之情,就是通过“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曷其有佸”、“苟无饥渴”等这样几个聚光点反映出来的。而读者也就可以由此明白,由此推知征人在外的一切颠沛劳碌,一切衣食住行的艰辛无一不在这位善良妻子的忧思挂念之中了。小雅·何草不黄中写道:“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哀我征夫,朝夕不暇!”小雅·采薇中写道:“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这是两首反映西周末期周国役夫士卒具体生活的诗篇,这不早就对君子于役中这位女主人公的“曷至哉”、“苟无饥渴”的内心呼问作出回答了吗?其实女主人公自己在此何尝不知?她的忧伤挂念不就是因为想到这些才变得格外沉重难捱吗?这篇作品的心理描写是成功的,它用它洗炼的笔调极大程度地诱发了读者对于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以及她在当时这种特定环境中的种种音容步履的丰富联想,从而更突出地显示了作品对读者的感染力。

君子于役在写作方法上的第二个突出特点是成功地描写景物、渲染气氛,使之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情绪融为一体,从而构成了一种迷离怅惘,深沉绵缈,使人无限心折、无限流连的艺术境界。“鸡栖于时,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属于环境景物描写的实际上只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但在其所构成的艺术境界中,我们难道不是除了看到夕阳中走下山岗回到烟村来的牛羊外,同时,甚至首先看到那些荷锄的农夫,提篮的桑女,以及那些担着背篓的樵子渔父吗?天黑了,这是一个鸟还巢,兽归窝,人人返回村落,返回家园的时刻啊!可是,“望尽千帆皆不是”,怎么这里边就独独没有自己长年外出的丈夫呢?他究竟到什么时候才能回来?不要说和别的人家,就说是和那些禽兽比一比吧,我们的这位女主人公在当前这种环境中是感到多么孤单、多么冷落、多么凄凉啊!由于这两句写景是在女主公的心理独白中叙述出来的,所以让人读起来觉得它是那样的自然省力,它与女主人公的失意情绪是那样的统一和谐,它仿佛有声有色,可触可闻;它悱恻缠绵,深沉辽远,使人不由地为之心动神摇,柔肠百结。

君子于役在表现与描写傍晚的环境景色和念远怀人、感伤别离的这种关系上,是具有开创性的。从此,后人的无数诗歌、辞赋、戏曲、小说都相继而起纷纷地描写这种场面境界,如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潘岳寡妇赋:“时暧暧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飞而赴楹兮,鸡登栖而敛翼。归空馆而自怜兮,抚衾裯以叹息。”其他如李白的菩萨蛮、白居易的闺妇、李清照的声声慢,以至现代评剧小女婿中“鸟入林,鸡上窝”的唱词。它们的工拙尽管有别,但却显然都是与君子于役中的这种环境景物描写一脉相承的。清代许瑶光在他的〈再读12诗经〉四十二首中写道:“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昏黄。”说得很好,但实际上君子于役沾溉后人的岂止是“唐人闺怨”呢?

猜你喜欢
  • 白居易《昭国闲居》全诗赏析

    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

  • 张俞《蚕妇》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张俞的《蚕妇》通过描绘蚕妇的劳作和勤奋精神,表达了女性的家庭责任与母性关怀。她在寂静的夜晚编织丝绸,为家庭增添美丽与温暖。诗中融入了丝绸和婚姻的象征意义,唤起了读者对家庭和婚姻的思考。作者以简练的语言展示了劳动者的辛勤和母亲的无私,呈现出一幅勤劳和温馨的家庭画卷。这首诗体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角色和价值,并赞美了女性的勤奋和奉献。

  • 国学名句“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出处和解释

    【名句】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语出《素问·五藏别论》。生了病而不同意治疗的,病一定不能治疗,勉强给他治疗也没有功效。说明病人不可讳疾忌医,应与大夫配合,治疗才有功效。

  •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 《寓圃杂记》10卷,明王锜撰。王锜,字元禹,自号苇庵处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明正统至弘治年间,一生隐居不仕。此书是其平生的笔记杂著,生前未能编次成书,死后由其子王涞删削为10卷

  • 中学生朗诵的古诗词(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学生朗诵的古诗词,内容包括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古诗词,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古诗文,适合中学生朗诵的古诗文。作者】:李白《劳劳亭》 【内容】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赏析】: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

  • 《鲁漕按行诸郡以所得江山之秀形之篇章灿然成赏析》

    【原题】:鲁漕按行诸郡以所得江山之秀形之篇章灿然成轴出以相示卒未能尽和且作数语以报来辱

  • 白居易《天宫阁秋晴晚望》全诗赏析

    洛城秋霁后,梵阁暮登时。此日风烟好,今秋节候迟。霞光红泛滟,树影碧参差。莫虑言归晚,牛家有宿期。

  • 辛弃疾《行香子 博山戏呈赵昌甫、韩仲止》全诗鉴赏

    少日尝闻。富不如贫。贵不如、贱者长存。由来至乐,总属闲人。且饮瓢泉,弄秋水,看停云。岁晚情亲。老语弥真。记前时、劝我殷勤。都休殢酒,也莫论文。把相牛经,种鱼法,教儿孙。 作品赏析【注释】①闲居瓢泉

  • 杜牧《闻蝉》全诗赏析

    火云初似灭,晓角欲微清。故国行千里,新蝉忽数声。时行仍仿佛,度日更分明。不敢频倾耳,唯忧白发生。

  • 《梦江南·兰烬落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旅客思乡之作。先写旅邸的夜景,然后转入梦境,通过对梦中江南暮春夜景绘声绘色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的情绪全部隐藏到具体的景物背后,诗情含而不露,情景交融。落笔之处,尽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兰烬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