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缁衣》原文与鉴赏
作者: 胡昭著 【本书体例】
【原文】:
缁衣之宜兮(1),敝(2),予又改为兮(3)!适子之馆兮(4),还,予授子之粲兮(5)。
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缁衣之蓆兮,敝,予又改作兮!适子之馆兮,还,予授子之粲兮!
【鉴赏】:
诗序和诗集传都认为这首诗是赞美郑武公勤于职守的。此说根据不足。从诗的寓意看,应是写一位贵族妇女通过对丈夫衣着的关注,表现出对丈夫深挚的爱情。
全诗三章,每章首句都是称赞缁衣,三章分别赞颂它是那样合体,那样美观,那样宽大舒适。正是通过这些赞颂,读者可以看到女主人公眼中的缁衣也正是自己心爱丈夫春风得意的官身。丈夫穿上自己制作的合体、美观、大方的缁衣即将上朝,这在妻子是一种极大的满足和荣幸。因此,女主人公看到丈夫身穿缁衣,眼中即幻化出丈夫到朝廷上正是穿着自己缝制的朝服拜见国君,然后前往官署的情景。于是她喜滋滋地对丈夫说:黑色朝服正合体,破了我再给改一改,您尽管到官署去办理朝廷事务吧,回来时我就给你准备好饭菜了。
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妇女没有独立的地位,从属于男子,把自己一生心血都放在丈夫的身上。就是一些上层社会妇女家里虽有奴仆,自己也要为此操劳。缁衣中的女主人公,亲手为丈夫缝制朝服,这既是她的精神寄托,也是她对丈夫真挚深沉的情爱的表现。缁衣正是撷取了这样一个极平凡极普通的细节,来表现她对丈夫的一片深情的。她反复地咏唱“予又改为兮”、“予又改造兮”、“予又改作兮”,随着朝服破旧程度的不同,不断加以修补,真是体贴入微,关心备至,洋溢着家庭生活的温馨。
这首诗全用“赋”法。诗中不仅直接描述了女主人公看着丈夫穿上了黑色朝服,还刻画了她的心理活动,想象着丈夫穿上自己缝制的朝服去到朝廷、官署情景,真实、自然地流露出了夫妻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这首诗的句式灵活,字数参差,节奏明快。每章有两个单字句:敝、还。这样就表达了一种亲切急迫之感,流露出女主人公对丈夫的关切称得上“声与情并茂”,富有韵味。
-
词的上片先写“伫立长堤”,纵目远眺,但见骤雨刚过的边地天晚风凉,一片萧条冷落,毫无可观,唯有塞柳掩映的急流流向千里之外的故土。开篇几句对萧条的边地风光的描绘,为全词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而随着词作的逐步展开,这种悲凉之感不但没有减弱,反
-
【3052】向党中央看齐(中共中央党校编,人民出版社,11万字, 2016年3月第1版,25元。)△全书分析了向党中央看齐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
-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经典诗歌美文摘抄,欢迎大家分享。 1、《邂逅》 周国平 那年冬天,你围着绿色加长的围巾,站在雪花漫天的山谷。 在我沉甸甸的记忆里,山谷里没有行人,没有声音,只有雪和雪中的雪白。 你为什么来到这里? 这是一个永远的谜,像音乐一样飘渺、像雪山一样沉静! 我从你的身旁走过,带不走你身上的
-
《礼记》·《檀弓上第三》是一篇关于射箭礼仪的经典文章。原文注释详细解释了各个环节的意义,翻译能够准确传达出文章的原意。这篇文章是研究古代礼仪和射箭文化的重要资料,对了解古代文明起到重要作用。
-
【原题】:三年衔恤绝不吟诗既奉详祭独绪摧裂偶得古诗三章呈叔逢兄并亿彦威侄
-
元戏剧《岳伯川》鉴赏 《铁拐李》又名《铁拐李
-
《调风月》全名《诈妮子调风月》,主要写婢女燕燕与小千户的爱情婚姻纠葛。 一次,主人的亲戚小千户前来探望主人,主人命燕燕前去伏侍,并说: “别个不中,则你去” ,这既是主人对燕燕的赏识 (因为她“半世为
-
人们对于夜里出来的动物,总不免有些讨厌他,大约因为他偏不睡觉,和自己的习惯不同,而且在昏夜的沉睡或 “微行” 中,怕他会窥见什么秘密罢。 蝙蝠虽然也是夜飞的动物,但在中国的名誉却还算好的。这也并非因为
-
新 月一扇嫦娥的窗子一弯吴刚的斧子一捋玉兔的白羽一瓣桂树的花絮白昼和黑夜的交替寒冷和温暖的连体爱情和自由的纠结喜悦与苦恼的娥眉一路
-
携手赠将行,山人道姓名。光阴蓟子训,才术褚先生。墙上梨花白,尊中桂酒清。洛阳无二价,犹是慕风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