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皇甫松《梦江南》抹不去的江南记忆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皇甫松《梦江南》抹不去的江南记忆

江南

—抹不去的家乡记忆

兰烬落,屏上暗红蕉‍‌‍‍‌‍‌‍‍‍‌‍‍‌‍‍‍‌‍‍‌‍‍‍‌‍‍‍‍‌‍‌‍‌‍‌‍‍‌‍‍‍‍‍‍‍‍‍‌‍‍‌‍‍‌‍‌‍‌‍。

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

人语驿边桥‍‌‍‍‌‍‌‍‍‍‌‍‍‌‍‍‍‌‍‍‌‍‍‍‌‍‍‍‍‌‍‌‍‌‍‌‍‍‌‍‍‍‍‍‍‍‍‍‌‍‍‌‍‍‌‍‌‍‌‍。

—皇甫松梦江南

历朝各代都有各自流行的文学体裁,先秦散文汉代赋,唐朝诗盛宋朝词,再接下去,元曲、明清小说渐渐崭露头角,一直演变发展。皇甫松身为唐朝诗人,他这一阕词也算是开了先例。清朝学者陈廷焯在他的白雨斋词评中评论这阕词:“梦境化境,词虽盛于宋,实唐人开其先路。”

“梦江南”又叫“望江南”或“忆江南”,宋朝词人有不以此为题写过名传千古的词作。

温庭筠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极负盛名,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更是将江南景色之美刻画得淋漓尽致。相比之下,皇甫松的这首梦江南并不怎么出名,但古代文人对这阕词的评价却都不低。清末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就对此给予了极度赞赏:“情味深长,在乐天、梦得上也。”能让王国维赞不绝口,并且排在白居易和刘禹锡两位大家之上,皇甫松泉下有知也该欣慰了。

皇甫松系睦州新安人,他生活的这片土地属于典型的江南丘陵,初春小雨润如酥,夏季莲叶接天碧,秋天山寺寻桂子,寒冬梅动月黄昏。每个人对家乡都有执着的依恋之情,不论是穷乡僻壤还是鱼米之乡,生养自己的那片土地始终都是无法取代的,从而有了落叶归根的说法。

皇甫松身为土生土长的江南人,他对江南这块土地也充满了极其深厚的感情,在梦中也对江南景色念念不忘。

夜幕降临时,房中的烛火燃起,火苗舞动,将四周照得一片光亮。待到蜡烛燃尽,火光也渐渐开始暗淡下来,屏风上鲜艳的美人蕉因为光线不足而变得模糊不清。皇甫松昏昏欲睡,慢慢地合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梦中的景色是如此熟悉,正是他日思夜想的家乡江南。他在梦中所看到的正是五月梅子成熟时的景象。那个时候正值江南多雨,雨不大,淅淅沥沥的敲打在河两岸的青石板小路上。河中间飘荡着一艘小船,而他自己就在这艘小船中,悠闲地吹着竹笛。夜雨潇潇,雨水落入河水之中,荡起一圈圈细小的涟漪。雨声和着笛声,奏了一曲江南乡音,在耳边喃喃细语,诉说着江南的那些往事。

梦中的雨,梦中的江南,因是家乡,别有一番温馨之感。我素来喜欢夜间缩在被窝里听窗外的雨声,尤其是梅雨季节的小雨,淅淅沥沥的,有节奏地伴人入梦,比任何催眠曲都管用。

一阕词就是一幅画,读一句,眼前就慢慢地多出一部分画面。

入梦前,燃尽的蜡烛,渐渐昏暗的烛火,画着美人蕉的屏风……入梦后,五月的江南,梅林已经成熟的青梅,水乡的小桥流水依旧静谧,在夜晚中恬静安详,飘荡在水面上的乌篷船缓缓向前,有人站在船头幽幽地吹着竹笛,夜雨潇潇,静静地落入河水之中……

苏轼夸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我倒是觉得,皇甫松这首梦江南也有这样的效果,甚至在意境上更胜一筹。

我最喜欢开头“兰烬落,屏上暗红蕉”这一句,其中又属“兰烬”二字用得最特别。不过这二字并非皇甫松原创,他是化用了李贺的诗“蜡泪垂兰烬”。很多人在读这阕词的时候或许都喜欢“夜船吹笛雨萧萧”,确实,若论意境最美,当推此句。

古人都喜欢用“萧萧”来形容风雨,比如岳飞的满江红中就写到“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易水歌中也有“风萧萧兮易水寒”这一句。“萧萧”一词可形容风急雨骤,也可形容小雨淅淅沥沥,在这首梦江南中,结合意境,“萧萧”的意思当属后者。这也正是中华语言的奇妙之处,同一个词居然可以有完全相反的两个意思。

诗词之美,有时候并不在语句的华丽,而是能否感染他人。初次见到这阕词不过是偶然,我随意瞄了几眼,或许因为我的家乡也在江南的缘故,竟大感亲切,仿佛自己就是那夜晚在船上吹笛之人,虽然我并不会吹笛。

我一直都知道古人喜欢在房中设置一屏风,电视上也看到过不少这样的画面,然而词中那画着美人蕉的屏风却让我特别亲切,甚至心血来潮想依葫芦画瓢买一个来摆放在房中。依稀想起,小学母校的门口就种有这种花,颜色鲜红,娇艳欲滴。

后来我才明白,我真正感到亲切的,其实是儿时的江南记忆。如此一想,我顿时明白了皇甫松写这阕词时候的感觉了。无论是青梅也好,美人蕉也罢,那都是江南的果,江南的花,它们所代表的,是抹不去的江南记忆。

猜你喜欢
  • 白居易《玩新庭树,因咏所怀》全诗赏析

    霭霭四月初,新树叶成阴。动摇风景丽,盖覆庭院深。下有无事人,竟日此幽寻。岂惟玩时物,亦可开烦襟。时与道人语,或听诗客吟。度春足芳色,入夜多鸣禽。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

  • 《话剧《一个离婚女人的独白》(片段)》赏析

    话剧《一个离婚女人的独白》(片段)(台词)女人,你到底是谁?怎么这么难找?好像所有的女人,一碰到婚姻出现了状况,就完了。完全失去自信,必须重

  • 白居易诗《村夜》原文翻译鉴赏: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夜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

  •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一赏析》

    首句“两竿落日溪桥上”,点明时间和地点。时间是“两竿落日”,则既非在红日高照之下,也非在暮色苍茫之中。在读者眼前展开的这幅画中的光线和亮度是柔和宜目的。地点是“溪桥上”,则说明诗人行吟之际,既非漫步岸边,也非泛舟溪面,这为后三句远眺岸上

  •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为神纪,人君之宝也。

    (用间篇) 使用间谍有五种,即因间、内间、反间、死间、生间。将这五种间谍同时运用的恰当,能使敌人对我莫测高深,无可因应,可说神乎其技,是国家的瑰宝。 “因间”指利用乡土人民刺探。“内间”指利用敌方本身

  • 刘基《古戍》

    刘基《古戍》明山水诗鉴赏 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 九州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江空雪覆沙。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刘基的这首诗可能写于元末。那正是兵荒马乱的年代,战火给人民带来了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年代】:唐 【内容】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自己特殊的

  • 《苦辛行(节选)·[唐]戎昱》原文与赏析

    [唐]戎昱谁谓西江深,涉之固无忧;谁谓南山高,可以登之游。戎昱,中唐诗人。《唐才子传

  • 《对楚王问》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宋玉 楚襄王问于宋玉曰 (1) :“先生其有遗行与 (2) ?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3) ?”宋玉对曰: “唯,然,有之 (4) 。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 (5) 。 “客有歌于郢中者 (6) 。

  • 明清小说之《玉娇梨》内容解读与赏析

    荑荻散人 《玉娇梨》是继《金瓶梅》后较早的文人创作小说之一,又名《双美奇缘》,并曾以《两个表姐妹》为名,流传于欧洲。作品题荑荻散人编次,作者的真实姓名不可考。全书二十回,约十五万字。 《玉娇梨》成书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