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原文与鉴赏
作者: 牛成孝 【本书体例】
【原文】:
清人在彭(1),驷介旁旁(2)。二矛重英(3),河上乎翱翔(4)。
清人在消(5),驷介麃麃(6)。二矛重乔(7),河上乎消遥。
清人在轴(8),驷介陶陶(9)。左旋右抽(10),中军作好(11)。
【鉴赏】:
这是一首写郑国军旅生活的诗歌。其产生的背景是:郑国的大夫高克好利而不顾其君,郑文公厌恶他,想将他逐出朝庭,可是找不到适宜的借口。公元前660年12月,狄人入侵卫国。卫在黄河之北,郑在黄河之南,两国毗邻,一衣带水。郑文公恐狄人渡河侵郑,遂令高克率清邑之兵进驻黄河北岸卫国边境防御。文公此举表面上是出师救卫,骨子里却是借机把高克逐出朝庭,以遂其私。所以当狄兵撤退之后,仍久久地不召回高克。军队滞留边境,无所事事,军纪败坏,终于溃散,高克也惧罪逃到陈国去避难。诗序云:“公子(文公之子)素恶高克进之不以礼,文公退之不以道,危国亡师之本,故作是诗也。”
诗凡三章,每章四句,却无一处提到高克和文公,以及两人的矛盾;也没有具体写御狄于境和后来师旅的溃散,只是写了军容和士兵的状况,以此讽刺文公以军队为儿戏,必将危及国家的命运,这正是该诗表现艺术上一大特色。选材的角度,讽刺的手法,都是别具匠心的。三章的章法和意思都大致相同,分别写了高克的军队在彭、消、轴三处地方的军容和状况。各章都是第一句点明军队驻防的地址;二、三句写军容,所谓“驷介旁旁,二矛重英”、“驷介麃麃,二矛重乔”。极言驾车的驷马无比强壮,无比威风;兵车上的二矛装饰得也非常漂亮,鲜红的毛羽耀眼夺目,可谓是兵强马壮,装备精良。第四句写军纪,所谓“河上乎翱翔”、“河上乎逍遥”。这样一支军队却无所事事,在边境线上驱车嬉戏,逍遥取乐,那“驷马”和“二矛”好象不再是作战的利器,竟是士兵们闲散作乐的道具。就是主帅,虽说“左旋右抽,中军作好”,也只是虚张声势的表演而已。全诗这样描写军容军纪,确实深有其意,高克固然骄傲可责,但文公更是昏昧荒唐,难怪春秋评此役说:“郑弃其师”,因欲逐高克,连国家的军队也不要了,天下竟有这样的国君;诗序说,清人一诗是“刺文公”,该是不错的。
-
扰扰万生同大块,枪榆不羡培风背。青丘已吞云梦芥,黄河复缭天门带。长讥韩子隘且陋,一饱鲸鱼何足脍。东坡也是可怜人,披抉泥沙收细碎。逝将归修八节滩,又欲往钓七里濑。正似此鱼逃网中,未与造物游数外。且将新句
-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建安十九年,王师东征吴寇,余典禁兵,卫官
-
韩愈 愈少时,侧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
-
空中细茎插天芒,不生沮泽生陵冈。涉阅四气更六阳,森然不受螟与蝗。飞龙御月作秋凉,苍波改色屯云黄。天旋雷动玉尘香,起溲十裂照坐光。跏趺牛嚼安且详,动摇天关出琼浆。壬公飞空丁女藏,三伏遇井了不尝。酿为真一
-
古文观止·《国语》·展禽论祀爰居 (鲁语上)海
-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诗歌吧,诗歌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诗歌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生的诗歌,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人生的诗
-
一位二十年代在北京作寓公的英国诗人奥斯伯特·斯提维尔写过一篇《北京的声与色》,把当时走街串巷的小贩用以招徕顾客而做出的种种音响形容成街头管弦乐队,并且还分别列举了哪是管乐、弦乐和打击乐。他特别喜欢听串
-
秦淮河流贯南京城中,明末河畔歌馆舞榭特盛。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王士禛以扬州推官奉命至南京谳狱,居河侧,感秦淮旧事,作此组诗,抒盛衰兴亡之感。诗流丽悱侧,情韵悠远。原作二十首,《渔洋精华录》删六首。此乃组诗之第一首,写作此组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绘父爱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父爱的诗句古诗词,描写父爱的诗句古诗词,描写父爱的古诗词。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出自清代诗人蒋士铨的《岁暮到家》原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