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原文与鉴赏
作者: 梁化日 【本书体例】
【原文】:
文王在上,於昭于天(1)。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有周不显,帝命不时。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2),令闻不已。陈锡哉周(3),侯文王孙子。文王孙子,本支百世(4)。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厥犹翼(5)翼。思皇多士(6),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7)。济济多生,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8)。假哉天命(9),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10)。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11)。殷士肤敏(12),裸将于京(13)。厥作裸将,常服黼冔(14)。王之荩臣(15),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聿修厥德(16)。永言配命(17),自求多福,殷之未丧师(18),克配上帝。宜鉴于殷,骏命不易(19)!
命之不易,无遏尔躬(20)。宣昭义问(21),有虞殷自天(22)。上天之载(23),无声无臭。仪刑文王(24),万邦作孚(25)。
【鉴赏】:
此诗是诗经·大雅的首篇。历代经学家有所谓:“诗经四始”之说。关雎为风之始,鹿鸣为小雅之始,文王为大雅之始,清庙为颂之始。都是歌唱“文王之道”的。如果说关雎、鹿鸣也是如此,那是一种牵强附会,但文王则可肯定是歌唱文王之道的。它的作者,历代经学家也多认为是周公(姬旦)在辅佐成王时为朝会唱用而作。这是否确切,也难以断定;但它是出自周代贵族文人之手,则应肯定无疑。
全诗七章。首章言文王与天合德,二章言文王有贤子孙,三章言文王有多士,四章言殷商贵族亦臣服于周,五章言商贵族助祭于周,六章言应借鉴于殷,七章告诫后世君主应效法文王,与天合德。这样,作者将文王创建周王朝的功业,同古代君权神授的政治观念联系起来加以歌颂,表达了文王“受命作周”的主旨。
诗歌表述的君权神授思想,带有浓重的远古时代原始宗教的特性。在氏族社会末期,各部落联盟都互相地进行争夺。其中的胜利者,便在人们的神灵世界里得到了神幻的反映,认为上帝已站到了胜利者的一边;胜利者是顺从了天的意旨,执行了天命,甚至本人就是天神的化身。这种情况,正如古希腊的君主自称为天神的嫡系子孙,古埃及法老自称本身就是神一样,当周文王联合各部落战胜商纣而取得天下时,也就认为是受天命而王了。
当然,诗中颂扬文王一生勤奋,礼贤下士,器重人才,且在处理殷遗民问题上能以德使之来服等等,都是后世所谓能“以仁义治天下”的美德,同商纣的暴政比较起来,是应给予赞许的。
这首诗全用赋法,围绕文王之德,直言到底。在结构上,构思十分精密。如首章开头两句写“文王在上,於昭于天”,赞颂文王与天合德;末章末尾两句又写“仪刑文王,万邦作孚”,告诫后世君主应效法文王,也做到与天合德,遥应首章以作结。且在段落之间也相互关联,自第一章之后,各章头一句都紧承前章末句,联系十分紧密。这样前呼后应,结构完整。在语言形式上,则突出地运用了顶真格的修辞手法,使句意上递下接、头尾蝉联。不仅每章末句与下章头句互相蝉联,且中间也有多处是如此。如三、四、五章中“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假哉天命,有商孙子。商之孙子,其丽不亿”;“殷士肤敏,裸将于京。厥作裸将,常服黼冔”。读来具有环环相扣,余音缭绕之妙。
总之,全诗主题明确,结构严谨,语调庄重,节奏明快,音韵协调,是一首很适应大雅之堂进行吟唱的朝会之歌,陈子展雅颂选译认为具有“国歌”的风格。
-
一题作岘山送朱大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一言余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顽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描写夏日顽童的诗句,寻求描写秋天顽童拣落叶的古诗词配画,表现顽童天真可爱,宋代万里的诗句。描写秋天的古诗和描写秋天的名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
-
【题解】 这是一首代言体的五言古诗,摹拟女性的心态和口吻,写相思之情。唐诗中写女性相思的代言体诗不少,李白也写过一些,这一首是代表作。题目是《春思》,她怀念远在燕地的征夫。燕地春迟,春草初生,该是你想
-
【题解】 唐词篇名。白居易作。宋黄升说:此词上四句皆说钱塘景。(《花庵词
-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原文】 司马公[1]修《资治通鉴》[2],辟范梦得为官属,尝以手帖论缵[3]述之要,大抵欲如《左传》叙事之体。又云
-
欧阳修 呜呼! 盛衰之理 (1) ,虽曰天命 (2) ,岂非人事哉 (3)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4)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5) ,以三矢赐庄宗 (6) ,而告之曰:
-
本篇历叙与王判官聚散行迹,并因世乱而归隐庐山屏风叠。其所以退也,非所谓“社稷苍生曾不系其心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乃报国无门也。 开篇“昔别黄鹤楼,蹉跎淮海秋”二句,飘然而来,写的是公元726(开元十四年),诗人离开蜀中,自湖
-
离骚《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的
-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出处】唐王维《西施咏》。 【译注】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全诗】 《西施咏》 [唐].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