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越王辞》原文与鉴赏
作者: 刘瑞明 【本书体例】
【原文】:
皇天祐助,我王受福。良臣集谋,我王之德(2)。宗庙辅政,鬼神承翼(3)。君不忘臣,臣尽其力。上天苍苍,不可掩塞。觞酒二升,万福无极。
我王贤仁,怀道抱德。灭仇破吴,不忘返国。赏无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亿(4)。觞酒二升,万岁难极(5)。
【鉴赏】:
两首诗可谓姊妹篇组诗。共同的主题是:君臣同心同德,共赴国难,化险为夷,祸去福来。都是从臣劝君、勉君,分忧解愁,鼓励信心的角度写的。第一首是预言,第二首是如愿。
越国战败,勾践去称臣,实际是当人质,生死不测。船离岸行驶之后,勾践夫人唱歌说:“颿颿(fán烦)独兮西往,孰知返兮何年。心慑慑兮若割,泪泫泫兮双悬。”文种此诗中所言“君臣生离”,实是“生离死别”的讳说。面对此情此景,文种前首诗以皇天祐助,祸福互倚为勉,是机智而诚恳感人的。
诗中反复申言,“祸为德根,忧为福堂”,“王虽牵制,其后无殃”,“德销百殃,利受其福”。这一中心意思并以“皇天祐助,前沉后扬”之句领其前,又以“去彼吴庭,来归越国”之句殿其后。君臣忧伤、麻木之情,可得缓解。美妙的远景,忍辱负重的励志,是悲愤中的雄心壮志,阴郁的纯悲交成阳蕴的悲壮。
此诗对于逆境之人,含抚悲哀、激壮志、勉苦节。
经过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艰苦奋斗,越国终于报仇雪耻。文种的后一首诗重点是感谢天祐、君德、臣谋,但把这同心同德的主旨,再同眼前现实略为联系,“赏无所吝,群邪杜塞。君臣同和,福祐千亿。”我们已经受住了“有难同当”的历史考验,面临的将是能否“有福同享”的新的考验,臣请君王考虑。聪明的文种把诗的主题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诗中自然没有勾践的表态。据吴越春秋载,文种唱完这首诗之后,“群臣大悦而笑,越王面无喜色”。群臣以为苦尽甘来,等待封赏,所以大悦而笑。越国占领了吴国,增加了一倍的国土和财富,一跃而成为霸主,越王为什么反而面无喜色呢?以前对越国复兴累有奇功的范蠡(据说就是他访得西施进献夫差,消除对越国戒备的),知道这是勾践舍不得给功臣分赏土地,知道他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于是范蠡弃职,带着西施遍游各地。勾践果然不出范蠡所料,于是往日的功臣或自行隐退,或被疏远。连这两首歌的作者,与范蠡一样备尝辛苦多建功勋的文种,也终于被勾践杀死。
所以这两首诗虽以同心同德为主题,却也隐隐联系着离心离德的最终局面。历史的经验使它们成为令人感慨多端的名诗。
-
赵构、权相秦桧杀害。二十二年后 (隆兴元年,1163年)宋孝宗为其彻底平反,并将其遗骸礼葬于此。嘉定十四年(1221年)又在此建岳王庙,墓在岳庙之西后侧。墓前照壁上嵌明人洪珠书尽忠报国四字。墓道旁列石
-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出处】唐王维《青溪》。 【翻译】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安宁。 【全诗】 《青溪》 [唐]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
-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之间悲欢离合的故事,引发了很多文人墨客的诗情文思。白居易的《长恨歌》,在揭示唐玄宗宠幸杨贵妃而造成政治悲剧的同时,也表达了对二人爱情悲剧的同情。袁枚此诗却能不落俗套,另翻新意,将李、杨爱情悲剧放在民间百姓悲惨遭遇
-
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
-
百丈休牵上濑船,一钩归钓缩头鳊。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俗说黄杨岁长一寸,遇闰退三寸。)
-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郑谷的诗作《菊》描绘了秋天中盛开的菊花,展现了一种凄美的情感。诗中用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描写,传达了对菊花的崇敬之情。通过细腻的文字表达,让人仿佛能够品味到花朵散发的清香,感受到秋天的深邃和寂寞。郑谷通过《菊》这首诗,将自然景观与情感交融,使读者在美的享受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生。
-
恰似一朵烟花到元宵节,年味儿渐渐淡了。满街的灯笼里,有一盏是我家豆豆的。她在灯海里。这是她八岁的元宵节。她的灯笼是红色的,纸质的。
-
郭沫若夜泊嘉州作乘风剪浪下嘉州,暮鼓声声出雉楼。隐约云痕峨岭暗,深沉天影沫江流。两三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戴月收。借此扁舟宜载酒,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