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原文与鉴赏
作者: 周文贞 【本书体例】
【原文】:
有饛簋飧(1),有捄棘匕(2)。周道如砥(3),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睠言顾之(4),潸焉出涕(5)。·
小东大东(6),杼柚其空(7)。纠纠葛屦,可以履霜(8)。佻佻公子(9),行彼周行。既往既来,使我心疚。
有冽氿泉(10),无浸获薪(11)。契契寤叹(12),哀我惮人(13)。薪是获薪(14),尚可载也。哀我惮人,亦可息也。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15)。西人之子,粲粲衣服。舟人之子(16),熊罴是裘。私人之子(17),百僚是试(18)。
或以其酒(19),不以其浆(20)。鞙鞙佩璲(21),不以其长(22)。维天有汉(23)监亦有光(24)。跂彼织女(25),终日七襄(26)。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27)。睆彼牵牛(28),不以服箱(29)。东有启明,西有长庚(30)。有捄天毕(31),载施之行(32)。
维南有箕(33),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34),不可以挹酒浆(35)。维南有箕,载翕其舌(36)。维北有斗,西柄之揭(37)。
【鉴赏】:
诗序说:“大东刺乱也。东国困于役而伤于财,谭大夫作是诗以告病。”说是谭国大夫所作,本无可稽考。作者谭国人,倒是可能的。谭国在今山东历城县东南,属于东方诸侯国,或即诗中所写的“大东”。面对劳民伤财、营私舞弊、卖官鬻爵、尸位素餐、贪得无厌等社会问题,作者久已郁积于心,终于喷薄而出,吟了这首长歌。描绘了周室对东方诸侯国的严重榨取,民贪国困、匹夫抗争的社会画卷,反映了西周王室与远近东方诸侯之间的矛盾。
民以食为天,这首诗就是抓住当时经济生活的几个主要方面,有层次、有重点地一一展示出来。
诗的第一章写“食”,即写耕种的果实被榨取。诗人从锅碗瓢盏的关系,从如砥如矢的大道,联想生发开去,慷慨激昂地抒发其参政抗怀之情怀。诗广传云:“‘有饛簋飧,有捄棘匕’,知势之谓也。下之既有余,而以奉上,情之所安,义之所正,顺矣。”否则,“则不饛之簋而急试之匕,求之而不得,得之而之盈,势愈迫,情愈躁,将一举以空其簋,而簋空矣,簋空而国困未盈。”那么,势必是“竭泽焚林以动天下之疾憾,死之于野而瓦解于廷。”朱熹说:“今乃顾之而出涕者,则以东方之赋役,莫不由是而西输于周也。”短短八句诗,把西人的贪婪,周道的罪恶,东人的忧愤,全都和盘托了出来。
诗的第二章进而写“衣”,即写东人之纺织之物被攫取。“小东大东,杼柚其空”二句,使我们想起了杜甫的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这里,“东人”的悲哀,实则周代东部广大人民群众的悲哀。“杼柚其空”,碗里、簋里、织布机上都空了,剩下来的只是一片凄凉。那葛草编织的草鞋,怎能践霜踏雪?花花公子们在周道上“既来既往”,继续运走东人的汗水,怎不使我内心产生无限的悲哀!
第三章再进而写“劳役”。诗人以获薪为喻,说明已经晒干了的柴禾,不能让它渍水腐烂;已经疲弊的老百姓,不能再让其贫困不堪。割柴煮饭,本是日常生活琐事,看似平平,实则饱和着诗人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深思自得的事理人情。宋严粲诗辑云:“获薪以供爨,必曝而干之,然后可用;若浸之寒冽之泉,则湿腐而不可爨矣。喻民当抚恤之,然后可用。若困之以暴虐之政,则穷悴而不能胜矣。”
第四、五两章直接点明“穷悴而不能胜”的原因。唐武后朝萧至忠谏卖官鬻爵宰相子弟居要职疏曾节行此诗云:“臣窃见宰相及近侍子弟多居美爵,此并势要亲戚,罕见才艺,递相嘱託,虚践宫荣。诗云:‘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西人之子,粲粲衣服。……私人之子,百僚是试。或以其酒,不以其浆;鞙鞙佩璲,不以其长。’此言王政不平,众官废职,私家之子,列试于荣班,苟非其人,徒长其饰佩。”四、五两章就是针对这样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所作的大胆的揭露。
诗人面对着如此严酷的政治现实,无法自解,所以,五、六、七三章,将目光逐渐由人间转向天上,以怨天的巧妙方式渲泄满腔悲愤:嘲笑织女,迁怒牵无用。这里,诗人讽刺挖苦,嘻笑怒骂,写成一段绝妙之文字,将星空的幻想境界与人间的社会现实有机连成一体,深化了诗的主题。吴闿生在评论此诗时说“文情俶诡奇幻,不可方物,在风、雅中为别调。开词赋之先声。后半措词运笔,极似离骚,实三代上之奇文也。”的确,大东是诗经中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
北山有芳杜,靡靡花正发。未及得采之,秋风忽吹杀。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四时常作青黛色,可怜杜花不相识。
-
这首词的本旨是写水仙花,但从头至尾没有直接点出。看他运笔,似乎每一笔都在写湘水神女,实际却是笔笔在写水仙花,水神水仙,交融在一起,直至把水仙写得有血有肉,有灵有气,显的亭亭玉立,飘然若仙,由此,足见作者运用比拟这一手法已达到驾轻就熟的地
-
《不食嗟来之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好在王员外,平生记得不?共赊黄叟酒,同上莫愁楼。静接殷勤语,狂随烂熳游。那知今日眼,相见冷于秋。
-
【注释】:王沂孙的几首词为历代评论家所推崇。或论之为“运意高远,吐韵妍和,”(戈载《七家词选》),或称之为“咏物最争托意,肃事处以意贯串,深化无痕。”这首词借咏萤寄托亡国之恨,结构甚为严密,体物精工,托意较为深远。“碧痕初化池塘草,荧荧野光
-
【名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注释与译文]好风,指春风。青云,高空,喻极高的名位。这两句词用柳絮的口吻说:我要凭借春风的力量,让它把我一直送上高高的云端,在歌咏柳絮的词句背后,使人得以窥见薛宝钗渴
-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有书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书”字的古文诗句,含“书”字的古诗,带有书字的诗词。对雪(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春望(杜甫) 国破
-
穿鞋不系鞋带歇后语,穿没底的鞋—后面那句歇后语是什么,急需!!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穿鞋不系鞋带歇后语,内容包括歇后语:穿鞋没底,下一句是啥?,歇后语外甥女的鞋带,穿鞋没底——歇后语。穿没底的鞋脚踏实地穿没底的鞋:鞋子没底,穿在脚上,脚板就踏在地上了。“脚踏实地”: 脚踏在坚实的土地上。比喻做事踏实,认真。“脚踏实地”
-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 【译注】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全诗】 《终南别业》 [唐].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