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露》原文与鉴赏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厌浥行露(1),岂不夙夜(2),谓行多露(3)!
谁谓雀无角(4),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5),何以速我狱(6)?虽速我狱,室家不足(7)!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8)?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鉴赏】:
陈子展先生在诗经直解中说:“行露,为一女子拒绝与一已有室家的男子重婚而作。”此论极是。一个已有妻室的男子,看中了一个姑娘,想纳之为妾,并以打官司来要挟。但这位姑娘不为强暴所屈,于是写了此诗,义正辞严地拒绝他。可以说这是一首一个青年女子为争取婚姻自由而唱出的反抗之歌。
全诗三章。首章三句,以“早上露重路难行”,起兴“男妇有家事难成”。这种起兴,象征着这一青年女子面临着险恶的前景,同时也是总兴下文。第二章,用“雀有角,没有穿我屋之理”,起兴“汝有室家,没有致我于狱之理”。第三章,以“鼠有牙,没有穿我墉之理”,起兴“汝有室家,没有致我于讼之理”;女子继第二章继续指责那男子:谁说老鼠嘴里没有牙,怎能穿破我的墙?谁说你没娶妻室,凭什么要同我打官司?虽然你要逼我打官司,我也绝不依从你!语调倔强,刚烈之极!余冠英在诗经选中指出:“第二章一、二两句和三四两句的关系虽不是很贴切的比喻,却是很自然的联想,因为有角和有家同是有,穿我屋和速我狱同是侵害。第三章一、二两句和三、四句的关系同此。”诗人把兴句中的麻雀、老鼠的形象和下文那个男子形象的类似之处揭示出来,以前者譬喻后者,突出了那人的强暴、邪恶,使读者自然产生憎恶之心,引起共鸣。这比直陈其事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通过写男子的强横和女子的反抗,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段矛盾。首先是这一女子的身份,陈子展先生说:“即令其居卑处贱,当亦属于自由民或士之一阶层。若为奴隶,则惟有如牲畜任人买卖屠杀已耳,尚何讼狱云乎哉?”(诗经直解)如此看来,身为自由民或士的这一女子遭遇尚且如此,任人买卖屠杀的奴隶及其子女的命运,又该将如何呢?
这是一首优秀民歌,明朗而不浅露,宛转而不质直。主要特点是抒情,面对强暴男子的威胁、挑战,这女子意志之坚,决绝之意,愤懑之情,溢之于辞,吟之有声;句多诘问,更增加了这一色彩。
-
《梅花·人日梅花病中作》咏梅花诗鉴赏 李群玉
-
故见自封,一得自喜者,是表明其器小易盈之迹于天下,如河伯之见海若,终必望洋而气沮;如辽豕之到河东,卒乃怀惭而不前。
名言: 故见自封,一得自喜者,是表明其器小易盈之迹于天下,如河伯之见海若,终必望洋而气沮;如辽豕之到河东,卒乃怀惭而不前。 注释: 故见:“故”通“固”, 指顽固坚持自己的偏见。自封: 自己停留在原地
-
维桑与梓 ① ,必恭敬止。靡瞻匪父 ② ,靡依匪母 ③ 。不属 ④ 于毛,不离 ⑤ 于里。天之生我,我辰 ⑥ 安在?(《诗经·小弁》) 注释 ①桑、梓:古人家前屋后常栽之树,容易引起人们对父母和先祖的
-
摘要: “涕泪满衣裳”,以形传神,表现初闻捷报时的激情,形象而逼真。王嗣奭说:“此诗句句有喜跃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他人绝不能道。”后人常引用这开头两句诗来形容初闻喜讯时惊喜若
-
韩愈《答李翊书》 六月二十六日,愈白,李生足下 1 :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 2 ?道德之归也有日矣,况其外之文乎 3 !抑愈所谓望孔子之门墙而不入于其宫者,焉足以知
-
杂说四杂说四 唐·韩愈 【题解】 这篇文章是韩愈《杂说》中的第四篇,也叫《马说》。这是一篇托物寓意之作,作者借千里马不被赏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三年级学生朗诵古诗词,内容包括适合小学3年级小学生朗诵的经典诗文,适合小学三年级朗诵的诗歌,适合小学三年级朗读的诗词。中华古代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三年级忆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2、绝句 唐 杜甫
-
秋潦淹辙迹,高居限参拜。--韩愈耿耿蓄良思,遥遥仰嘉话。--孟郊一晨长隔岁,百步远殊界。--韩愈商听饶清耸,闷怀空抑噫。--孟郊美君知道腴,逸步谢天械。--韩愈吟馨铄纷杂,抱照莹疑怪。--孟郊撞宏声不
-
国学名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出处和解释
【名句】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 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善于禁止的先禁止自身然后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的先禁止别人然后禁止自身。说明领导者做出表率才可以使众人服从指挥。
-
白发四老人,昂藏南山侧。偃卧松雪间,冥翳不可识。云窗拂青霭,石壁横翠色。龙虎方战争,于焉自休息。秦人失金镜,汉祖升紫极。阴虹浊太阳,前星遂沦匿。一行佐明圣,倏起生羽翼。功成身不居,舒卷在胸臆。窅冥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