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广》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若晞 【本书体例】
【原文】:
谁谓河广(1)?一苇杭之(2)。谁谓宋远(3)?跂予望之(4)。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5)谁谓宋远?曾不崇朝(6)。
【鉴赏】:
关于这首诗的主旨,旧说以为“宋襄公母归于卫,思而不止,故作是诗”(诗序)。宋襄公母,即桓公夫人,卫文公之妹,生襄公后,遭离弃而归卫,思宋、思子之情甚切,以诗抒怨,乃有此诗。此诗乃文人主观臆测之词,恐未必然,不过借以宣扬封建礼教,即所谓“止于礼义而不敢过”,保存了“先王之化”(朱熹诗集传)。今人多以此诗为旅居卫国之宋人,因受某种原因被阻碍不得归宋,面对滔滔黄河,心潮澎湃,发此绝唱,表现了思念宋国渴望回归的强烈而深沉的感情。
卫国在戴公迁漕以前,都城朝歌(今河南淇县),位于黄河北岸;宋的都城睢阳,位于黄河南岸,中间仅隔着华夏第一大河——黄河,两地相距并不算远。
诗分两章,每章四句。首章首句劈空而来,以反诘句的形式,造成突兀不平之势。诗中主人公在黄河之滨,徘徊不前,心急如焚,长期郁积在胸的忧思如同浪涌,不可排遣,如火山喷涌,向世人发问以泄不平,喊出了“谁谓河广”的爆炸性语言。它蕴含丰富,这里透露了主人公内心的无限隐痛,否定了黄河的广阔,表现了内心急切返宋之情,仅四句一句反诘,就再现了主人公的音容举止,声情并茂,其用字之简约凝炼,不能不令人吃惊。接着二句运用夸张的手法,从正面回答首句提出的问题:“一苇杭之”。意思是说一根芦苇就能比得上黄河,强调了黄河河面并不宽阔,仅象一根芦苇罢了。黄河既然如此狭窄,有何难渡?从而加重了首句发问的分量。这样的理解不免有点表面化,未能揭示深层的含意。莽莽黄河,浊浪滔滔,自古以来,难以横渡,可诗人却说得轻松自然,仿佛诗人深信不疑似的。其实他并非深信不疑,只不过在内心深处强烈希望如此而已。既然渡河如此容易,为什么不返回宋国呢?其中难言之苦衷,重重的阻力就可想而知。以下两句就是这种思绪的进一步表露。如果硬要说宋国遥远,也是作者思想上不能接受的。如果承认其遥远,就等于承认自己绝了返宋之望,这又不符合主人公的心愿,故用“谁谓宋远“一句断然否定这种看法,并夸张地说踮起脚尖就可以看到宋国。既然如此,返回宋国的愿望何愁不能实现。这两句看似平凡,实际上蕴含相当丰富。其一,这一问一答的形式与首二句呼应,直接点出主人公所思之处就是宋国。这样以来,人物的客子身分,抒情的特定环境,思归不能的焦急心情,踮足眺望的生动神态,都跃然纸上。其二,诗中反复强调宋、卫相距不远,言下之意,随时都可返回宋国。这是由于诗中主人公思宋心切,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宋,但他毕竟没有返宋国,这就较为含蓄地流露了有国难投之苦。
由于主人公心情愤激,不可抑制,故在第二章中有作咏唱。这一章在思想内容、构思方式、表达手法上都与第一章相似。其中疑问用语亦与首章相同,反复呼告,加重思归的激切之情。答句均采用否定句式,用容不下一只小船来否认河广,用不消一个早晨来否认宋远。这与前章采用肯定句式回答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两章在内容上是相同的,但回答问题的角度并不相同。第二章强调河面狭窄,归程极短,突出了返宋之易。两相对照,则“河广”、“宋远”之说,不攻自破。然而这些还是主人公的美好想象之辞,但现实毕竟是可望而不可及,回归宋国的愿望仍无法实现,这正暗示了事出有因,又难以言明,主人公内心的怨愤之情和思乡之痛就不言自明。
这首诗结构精巧。清人方玉润诗经原始云:“飘忽而来,起最得势,语亦奇秀可歌。”全诗以“思”为轴心,以“归”为目的,反复流露思念之情的急切和浓烈。全诗不用比兴,劈头便问,四问四答,问得突兀,答得肯定,反复否定“河广”、“宋远”,志在言外,余味无穷,有绕梁三日之绝。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春望杜甫拼音,内容包括求古诗《春望》注音,杭州春望古诗带拼音,杜甫春望古诗的读音。《春望》注音:国破山河在 guó pò shān hé zài城春草木深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感时花溅泪gǎn
-
徐安贞送王判官明月开三峡,花源出五溪。城池青壁里,烟火绿林西。不畏王程促,惟愁仙路迷。巴东下归棹,莫待夜猿啼。作者简介徐安贞初名
-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散文吧?散文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你知道写散文要注意哪些问题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礼经典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每当我经过部队营门的时候,心里就总有种异样的感觉,因为我知道,那里总会有一双挑剔的眼神在把我注视,那里更有一颗年轻的心在把我期待。 说到其中的缘由,或许要从我刚上军校的时候开始。 记得那时候,除了我们每天正常的操课外,学校也时不时安排了我们一些
-
林逋《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①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②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③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④ 【注释】 ①暄妍:景物明媚鲜丽
-
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这首七绝
-
吴文英《八声甘州》吴文英 吴文英 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①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 ② 。幻苍崖云树,名娃金屋 ③ ,残霸宫城 ④ 。箭径酸风射眼 ⑤ ,腻水染花腥 ⑥ 。时靸双鸳响 ⑦ ,廊叶秋
-
圣治章第九 【原文】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1],无以加于孝乎[2]?”子曰:“天地之性[3],人为贵[4]。人之行,莫大于孝。 【译
-
深春风日净,昼长幽鸟鸣。仆夫前致词,门有白面生。摄衣相问讯,解带坐南荣。端志见眉睫,苦言发精诚。因出怀中文,调孤词亦清。悄如促柱弦,掩抑多不平。乃言本蜀士,世降岷山灵。前人秉艺文,高视来上京。曳绶司徒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如果开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包括如何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浅谈如何进行古诗词教学。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古诗词是世界文化瑰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她那精炼的篇幅中无不闪烁着古人智慧、情感、哲理和对人生的渴望。在诗文
-
(清)郑廷旸 柳色春堤碧似烟, 春流两桨泛吴船。 正愁雨细风斜后, 恰到浮岚暖翠边①。 拥鼻漫吟蚕尾句②, 涤瓯徐试惠山泉③。 少陵书籍如拈卖④, 此处堪求负郭田⑤。 【题解】 此诗描写了无锡郊区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