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载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志获 【本书体例】
【原文】:
日月有常,星辰有行(2)。四时顺经,万姓允诚(3)。於予论乐,配天之灵(4)。迁于贤善,莫不咸听(5)。鼚乎鼓之,轩乎舞之(6)。菁华已竭,褰裳击之(7)。
【鉴赏】:
帝载歌展现了一幅先民们载歌载舞,祭祀祷告的欢庆的原始宗教仪式场面。诗歌可分为两大部分:先是选择乐曲礼赞日月星辰,四时转换,祷告神灵,说明禅位给才德出众的人,万民百姓都拥戴他,以求神灵的明鉴佑助。下半部分写祭神仪式后,敲起隆隆的鼓,跳起自由奔放的舞,直至日暮露降,精疲力竭大家才提高裤裙离开。诗中描绘的先民宗教礼仪,歌舞场面不仅给读者以审美感染,而且保留了形象的文化史料,具有深刻的认识价值。全诗情感奔放昂扬,前半部以常、行、经、诚、灵结句,使祭祀中敬祷神灵的情感表现得诚挚、深沉而有力。后半部中加入“乎”“之”等虚词使诗句节奏鲜明奔放,把集体歌舞中的欢乐情绪充分展现出来。
卿云歌、八伯歌与帝载歌三首歌辞事实上是一次大型郊祭上的领和相间的组歌。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南北朝诗中将其合为一首,名卿云歌。从歌辞内容看,先是祭祀天神,由舜领祭,表现了先民对自然的崇拜,继而由部落各首领相和,由自然崇拜转入对英雄的礼赞,终而再由舜祷告神明,求助神的福佑,率领参与祭祀的民众载歌载舞,在礼乐中完成祭祀活动。祭祀活动是先民们的重要的社会活动,对自然的崇拜,对英雄的崇拜,把自然现象赋以生命活力并使它与人产生一定联系是原始社会人们的思维特征、社会风俗和信仰。该组诗就是这一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诗中为我们保留了原始祭祀活动的形式的记载,祭祀中领和相应,载歌载舞,击鼓为节,露下方散的祭祀场面,对我们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有着极可宝贵的史料价值。从组诗的形式看,虽然明显有传唱中进行润色的痕迹,但基本上保留着原始歌谣的风貌。领唱的舒缓深沉,情感的虔诚;和歌雄浑有力,感情的深厚诚笃;终末的奔放昂扬,欢快热烈,都给人以壮美的审美感受。显示出永久的艺术魅力。
-
南州林莽深,亡命聚其间。杀人无昏晓,尸积填江湾。饿虎衔髑髅,饥乌啄心肝。腥裛滩草死,血流江水殷。夜雨风萧萧,鬼哭连楚山。三江行人绝,万里无征船。唯有白鸟飞,空见秋月圆。罢官自南蜀,假道来兹川。瞻望阳台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非遗文化的古诗词,内容包括世界文化遗产的诗词,关于文化遗产的诗句,关于文化遗产的诗词。五岳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岳(安徽黄山) 湖北武汉黄鹤楼联: 搁笔题诗,两人千古; 临江吞汉,三楚一楼。 安徽滁县醉翁亭联: 翁去八百
-
国风·秦风 秦:在今陕西省境内 有车邻邻 有车邻邻,有马白颠。 未见君子,寺人之令。 阪有漆,隰有栗。 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今者不乐,逝者其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常德有关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常德的诗越快越好,好的有奖励急急急,述说常德的诗句,述说常德的诗句。⑴除夜作〔唐〕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⑵归家〔唐〕杜牧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共谁争岁月,赢
-
《材论》是一篇驳论型的论说文,作于嘉祐年间。从题目即可看出,这是一篇专讲人才问题的专论。王安石认为改革弊政的关键问题在于人才,因此,他在文中对人才的重要性和选拔、使用人才的方法,作了相当精辟的论述。
-
卖柑者言卖柑者言 明·刘基 【题解】 元朝末年,朝廷腐败,奸人当权,盗贼四起,百姓贫困,社会动荡不安。作者因此作了多篇寓言杂
-
少年不远仕,秉笏东西京。中岁守淮郡,奉命乃征行。素惭省阁姿,况忝符竹荣。效愚方此始,顾私岂获并。徘徊亲交恋,怆悢昆友情。日暮风雪起,我去子还城。登途建隼旟,勒驾望承明。云台焕中天,龙阙郁上征。晨兴奉早
-
西方文学·荒诞派戏剧 荒诞派戏剧是20世纪50年
-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 世界上有很多已经很美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点缀,山也是。小屋的出现,点破了山的寂寞,增加了风景的内容。山上有
-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镝,桃花照玉鞍。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