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者莪》原文与鉴赏
作者: 朱金娥 【本书体例】
【原文】:
菁菁者莪(1),在彼中阿(2)。既见君子(3),乐且有仪(4)。
菁菁者莪,在彼中沚(5)。既见君子,我心则喜。
菁菁者莪,在彼中陵(6)。既见君子,锡我百朋(7)。
汛汛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8)。
【鉴赏】:
关于此诗的题旨,古今大致有三种解释,一是宴饮宾客;二是情歌;三是示育才。我认为第三种说法较合适。但示育才说也不尽同,有的说是人君喜得见贤之诗;有的说是作者受贵族扶植与恩赐写此诗表示感激和喜悦之情;有的说是学士示君子育才而作此诗;有的说是君子长育人才,则天下喜示之矣。此说切和诗意。
全诗运用比兴手法,并反复咏唱。以第一人称直接抒发诗人的心理感受,表达喜悦之情,从而传达国人的心声,进而对君子培育人才给予高度赞扬。同时也展示出国家的教育风貌。
诗的前三章以“菁菁者莪”起兴。写萝蒿的茂盛,比喻人才的繁盛。三章中第二句的“中阿”、“中沚”、“中陵”,都是萝蒿生长的地方。意思是说,不管是丘陵、大山、小洲都有哺育萝蒿茁壮成长的沃土,表明育蒿有地。比喻育才有人。同时也有后两句作铺垫。第一章的后两句写诗人看到君子不仅道德高尚,才能突出,而且和善有礼仪。春秋时即取此句之义引用此诗。左传·文公三年载:“公如晋,及晋盟。晋侯飨公,赋菁菁者莪。庄叔以公降拜。曰:“小国受命于大国,敢不慎仪?君贶之以大礼,何乐如之?抑小国之乐,大国之惠也。”此一句把君子的崇高形象突现于读者面前。国家有一批这样的育人者,教育岂能不繁荣昌盛,兴旺发达!那将是人才辈出的前景。所以引出诗人下面的心情。第二章、第三章的后两句写诗人见到君子后不胜欣喜,高兴到胜赐百朋的程度。
第四章前两句以杨木舟起兴,写水舟时沉时浮令人担心,实际是写作者见到君子之前忐忑不安的心理状态,表现诗人对培育人才的关切。后两句写见到君子后,看到教育有望,心理极其安然。所以“我心则休”,和前三章对比,透视出诗人的思想变化过程。
全诗从我的视角来观察事物,以“我”的心理变化为脉胳。“我”希望教育兴旺,有圣师育贤徒,所以选取沃土滋润萝蒿来衬托。“我”看到君子确实不凡,油然而生喜悦、崇敬之情。可以看出君子是诗人所歌颂,赞美的对象,但至于君子如何好?怎么精心育人,诗中并没有具体写,而是通过“我”的心理反映-“喜”、“赐我百朋”、“休”来烘托,这种由己及彼的侧写手法,便于抒发诗人的主观感受。而“我”的感受又都是置根于迭咏“既见君子”,读后没有空中楼阁之感,可见此诗构思的巧妙。
-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句意,翻译
交友类名言赏析《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石介《辨惑》 吾谓天地间必然无者有三:无神仙,无黄金术,无佛。然此三者,举世人皆惑之 1 ,以为必有,故甘心乐死而求之 2 。然吾以为必无者,吾有以知之。大凡穷天下而奉之者 3 ,一人也 4 。莫崇于
-
在华丽的宫殿里 你开始引吭高歌。 鲜花是你抛撒的音符, 和风是你的音韵。 你的歌声妩媚动人。 歌声阵阵, 摇响那沉睡的铃铛。 我们用欢乐的鼓乐 为你伴奏。 鲜花飘香, 歌声欢快。 美丽的雉鸡 在花丛里
-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早年的作品。写
-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出处】唐白居易《 琵琶行 》 【意思】琵琶之音幽咽梗塞如泉流冰下,丝弦象折断了似的,声音渐渐凝 结休止了。另有一种幽情暗恨缓缓升起,此时琵琶无声,但比有声更
-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瞑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岐之泪耳.(选二)
仲韶往苕上,别时风雨凄人,天将瞑矣。自归,寄绝句五首,依韵次答当时临岐之泪耳。(选二) 作者:
-
(内篇 应帝王) 过去的事不去后悔它,未来的事不过早去忧虑它。凡事不多疑,顺应时机,而采取适当的措施,不使事情停滞在心中。 “不将”就是不后悔过去。“不逆”就是不要去涉想还未发生的事情,而先产生忧虑。
-
【原题】:余为华阳违法三直事制置使公牧都漕两使者以文字辱知不尽责以吏也好满戍拟濛阳丞归亲旁范使者为改註左纲学官虐病再作示邓就戍面二诗呈见工及诸友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含园林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园林的诗句,关于园林的古诗,描写园林的诗句。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江山
-
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道士胡洞微以石本示余,盖其师卓玘之所刻。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往不可复。”今予亦四十九,感之,次其韵。玉芝一名琼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