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南吕]四块玉·关汉卿》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南吕]四块玉·关汉卿》原文与赏析

关汉卿

适意行,安心坐,渴时饮,饥时餐,醉时歌。困来时就向莎茵卧。日月长,天地阔, 闲快活。

旧酒酘, 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闲吟和: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闲快活。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 贤的是他, 愚的是我,争什么!

这首散曲的中心,是抒写自己的“闲快活”——因为随遇而安而快活,因为山野痛饮而快活,因为与世无争而快活。

作者是随遇而安的:行、坐、饮、餐、歌、卧……总之,一切都随随便便。无牵无挂,无忧无愁。既不苛求别人,也不勉强自己。在他看来,天地是如此广阔,日月是如此长久,有此两项,就足以使自己感到快活了。从这一段曲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作者的随遇而安中还包含有一种随心所欲的乐趣。但是,无欲方可无苦,无拘才能无束。作者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正是由于他随遇而安的缘故。一个人要获得随心所欲的闲快活,首先必须有随遇而安的真心境。有了这样的真心境,才能事事乐观,处处豁达。

作者的“闲快活”,又有着现实的生活基础,这就是与普通百姓的亲密交往。他与山僧野叟同斟共酌,欢饮唱和,感到其乐无穷。“他出一对鸡,我出一个鹅”,是这样亲密交往的艺术概括;“旧酒酘,新醅泼,老瓦盆边笑呵呵”,是这种愉快心境的传神写照。“酘”,音tou,指旧酒再酿;“醅”,音pei,未过滤的酒。“旧酒酘,新醅泼”,表示不管新酒、旧酒、好酒、劣酒,只要情投意合,有酒即饮:一个“泼”字,显出双方促膝共饮是何等地痛快淋漓。“山僧野叟”无疑代表了普通百姓和下层群众,他们是作者的知己,是作者“闲快活”的精神源泉。“山”、“野”两个附加定语的使用,把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深山老林、古寺茅舍,不仅突出了避世之“闲”,而且透露出脱俗之怀,为引出第三段曲词预设了基础。

第三段曲词便抒发了这种与世无争的情怀。尽管作者一生活动于勾栏剧场之中,但他并没有忘情于超凡脱俗的“闲快活”。“南亩耕,东山卧”,就唱出了他这种避世的愿望。作者之所以希望采取这种人生态度,是从他自身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这种提炼和总结,就是作者所说的“闲将往事思量过”。对于作者来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他经历得太多了;回顾这些经历,他得出一个结论:在这样的社会里,强权者“常有理”,与他们是争论不出是非曲直,分辨不了贤愚清浊的,因此,与其争,不如不争。有了这种与世无争的人生态度,就可以随遇而安,就可以同山僧野叟为友,就可以自得其乐——一句话,就可以“闲快活”。

从这首散曲中,我们虽没有看到抒情主人公细节上的痴态傻气,但是,整个作品却烘托了一个看透红尘、厌凡避世的艺术形象,他甘当愚人,愿作傻瓜,以其精神世界的“闲快活”,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显示了他的傻气。我们都知道,作者是“蒸不烂、煮不熟、搥不扁、炒不爆”的一粒响当当的“铜豌豆”,具有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从这个角度考察,这首散曲并不代表作者的主导思想性格。然而,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作者的世界观也是复杂的。即使在著名的一枝花·不服老中,他也曾流露过“花中消遣,酒内忘忧”的内心隐忧和消极遁世的情绪。因此,在其某一特定的生活阶段,他产生出避世寻乐的思想又是不足为怪的。

猜你喜欢
  • 白居易《夜雨》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白居易 早蛩啼复歇,残灯灭又明。 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声。 此诗作于贬江州司马时期。通过写夏秋之际的夜雨,衬托出诗人烦躁不安的情绪。貌似平淡,却宛转有致。古人写雨之作极多,并以写雨景见长。这首诗则未直

  • 《惜予不及见 杨士奇 陈孟洁 刘伯川》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杨士奇年十四五时,与陈孟洁谒伯川村中,二子皆故人子,留款特厚。一日雪霁酒酣,伯川命各赋诗言志。孟洁赋云:“十年勤苦事鸡窗,有志青云白玉堂。会待春风杨柳陌,红楼争看绿衣郎。”士奇赋即景一首云:“飞雪初停

  • 《满江红·茅屋新成却赋赏析》

    纳兰这首词与他其他的赠友词有所不同,这一次他没有一味地抒发怀念,而是侧重叙志。“问我何心?却构此、三楹茅屋。”这话问得蹊跷。在风景秀丽的渌水亭旁边修几间中看不中用的茅屋,是烧钱多。所以,这样的问题,很没有建设性的水准,但句子却是相当的流

  • 清·宋琬《初秋即事》落魄晚景愁苦诗篇

    宋琬才气充沛,作诗往往“举头天外,才许落墨,不愧五岳起方寸语”,故沈德潜《清诗别裁》盛推其诗“以雄健磊落胜”。

  • 南渡北归·离别

    【4372】南渡北归·离别(岳南著,湖南文艺出版社,71 4万字,2015年8月第1版,68元)16章:[1]浮海说三千弟子;[2]短兵相接;[3]胜利的牺

  • “人皆有所不忍,人皆有所不为”注释、译文和感悟

    孟子曰:“人皆有所不忍 ① ,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 ② ,达之于其所为,义也。”(《孟子·尽心下》三十一) 注释 ①不忍:不忍心。②不为:不愿意干。这类似于另一句古话:“不因善小而不为,不

  •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鉴赏

    古文观止·苏洵·辨奸论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

    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 [2] ,即上一日宫车晏驾 [3] ,则哙欲以兵尽诛灭戚氏、赵王如意之属 [4] 。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 [5] ,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 [

  • 李应一步错两步错最后不错

    李应一步错两步错最后不错那天,几个文友在一起聊天儿,不知怎的,话题就扯到了《水浒传》,又不知怎的,又扯到了书上那个名叫李应的人物。

  •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遂:成就。 【赏析】 “去私”,是《吕氏春秋·去私》篇的中心论点,也是这一句的主旨。私与公是一对立的矛盾。《韩非子·五蠹》说:“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