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
荆门:即荆门山,在现在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牙山对峙,形势险要。楚国:楚地。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怜:爱。
【鉴赏导示】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县附近)。幼时随父迁居锦州彰明县青莲乡(今四川江柚县)。二十五岁离蜀,漫游各地。天宝初供奉翰林,又受权贵排挤出京。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风雄奇豪放,语言自然明净、华美生动。其诗在思想精神和创作方法上,对后世诗人的创作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此诗是李白青年时代初出蜀地所作,写于开元十年(726),是李白由三峡出蜀,沿江东下途中的作品。全诗以雄奇的笔触,描绘开阔伟丽的景象,反映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心情。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李白在二十岁以前一直在四川,这首诗是他刚刚出蜀东下,远渡荆门所作。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当时,年轻的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身济天下”的壮志,展望前程,不免心情激动。祖国的壮丽山河,更增添了生活的光彩。全诗一气直下,格调轻快,意境高远,想象瑰丽。首联交待本次壮游的地点和目的,为下文蓄势,引出了下面几句。中间两联写景。先写山势与流水,而后又用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出三峡时的近景与远景。此两联,以颔联最为壮阔。“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雄奇而又多彩的景色,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和青春活力,反映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月下”、“云生”二句,想象奇妙瑰丽,历来被视为不朽佳句。尾联缘江而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这种奇想言尽意远,韵致清长。
【鉴赏要点】
[1]名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2]风格豪放,意境高远。[3]意象鲜明,写景层次井然。[4]善于运用想象的方法描写景物。
-
国学名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出处和解释
【名句】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 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橘颂》。远离世俗,卓然独立,横渡而过,不随波逐流。把事情深藏在内心,小心谨慎,能始终不犯过失。此句表现卓然不俗的独立精神和严于律
-
桐花落了,子规已啼遍青山与原野了。远方的游子啊,是不是已经归家了?初识桐花,是在回老家为祖先扫墓的路上。清明时节雨纷纷而下,乡间小
-
趋府不遑安,中宵出户看。满天星尚在,近壁烛仍残。立马频惊曙,垂帘却避寒。可怜同宦者,应悟下流难。
-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山中傥留客,置此芙蓉杯。
-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名句】为君之道,必须先存 ① 百姓,若 ② 损 ③ 百姓以奉 ④ 其身,犹割股 ⑤ 以啖 ⑥ 腹,腹饱而身毙。 【注释】①存:关心,爱护。②若:如果。③损:损害。④奉:奉养。⑤股:大腿。⑥啖(dan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贺知章的诗句
贺知章的这首诗是一首离别家乡的感慨之作。诗中他写道,离开家乡已经有很多年,近来的岁月感觉是被消磨一半了。然而,唯独门前的镜湖水和春风能勾起他心中旧时波澜。上一句是“离别家乡岁月多”,下一句是“近来人事半消磨”。这首诗通过描绘镜湖水和春风,表达了主人公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时光的感慨。
-
作者: 叶嘉莹徐晓莉 【原文】: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
根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意思,这句诗出自唐代徐仲雅的《宴上洞庭》。这句诗意味着即使我们身处逆境,周围的世界依然在不停地变化和前进。无论我们遭遇何种困难,都要坚定信念,迎接生活中的每个春天。
-
3到5年级语文日积月累古诗词(语文小学日积月累古诗词重点全部)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3到5年级语文日积月累古诗词,内容包括语文小学日积月累古诗词重点全部,小学语文名言警句古诗文3至5年级,求:一至五年级的古诗词(包括日积月累)。三年级上册 语文园地一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语文园地二 聪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