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章子厚》原文、注释和解析
宋·苏轼2
某启:仆居东坡3,作陂种稻4。有田五十亩,身耕妻蚕5,聊以卒岁。昨日一牛病几死6,牛医不识其状,而老妻识之,曰:“此牛发豆斑疮也7,法当以青蒿粥啖之8。”用其言而效。勿谓仆谪居之后9,一向便作村舍翁,老妻犹解接黑牡丹也10。言此发公千里一笑。
1 本文及以下五篇均选自苏东坡集 。章子厚:苏轼友人,北宋大臣,博学善文2 苏轼(1037-1101):字号瞻,号东坡居士。宋代大文学家。有苏东坡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3东坡:在湖北省黄冈县东。4 陂(bei):梯田。5 身耕妻蚕:亲自耕种,妻子养蚕。6几(ji): 几乎。7豆斑疮:一种形如豆斑的疮疖。8青蒿:一种菊科草本植物,茎、叶可以入药。啖(dan):给……吃。9谪(zhe)居:贬官后居于贬所。10 黑牡丹:牛的戏称。
【析点】 被贬黄州后的第二年,即1081年,苏轼的生活渐趋窘迫。老友马正卿为他请得城东营防废地五十亩以垦殖,苏轼命名它为“东坡”。次年他由临皋亭迁居“东坡雪堂”,并且取名号为“东坡居士”从此,和陶渊明一样开始了“自稼躬耕”的艰苦生活。苏轼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在淳朴、宁静的田园劳作和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官僚生涯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获得了自由、恬静的心境,疗治着心灵的创伤。“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东坡),“东坡”成为他和患难与共的妻子无所拘束的自由天地。同时,自劳自作唤起了苏轼无限的自豪感,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他认识了劳动的价值,加深了他对农民疾苦的认识。
信中苏轼以轻松洒脱的文字,饶有兴致地向友人讲述村舍琐事趣事,借以倾吐自己领略乡间生活情趣后的闲逸与欣喜。尤其信末作者把牛戏称为“黑牡丹”,并移花接木,巧换概念,风趣而幽默。不过,正如陶渊明超然的背后“猛志固常在”一样,苏轼的“东坡”也不是桃花源,在他闲适的田园之趣里,隐含了一颗更加矛盾与苦痛的心灵。由此,这段文字于轻松洒脱之外,别寓着一股耐人寻味动人心魄的感染力量
-
苏轼 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
-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出处】 唐李白 《长相思之二》 【翻译】 赵瑟刚刚停弹,蜀琴便奏起来 了。借用蜀琴的典故,并用凤凰柱、鸳鸯弦来隐喻夫妻之间的 和谐气氛。 注: 赵瑟,相传赵国的女子长于弹瑟。凤凰柱,指刻成凤凰形的瑟
-
采薇歌伯夷、叔齐【原文】登彼西山兮[1],采其薇[2]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3]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4]?于嗟徂兮[5],命之
-
幽寻本无事,独往意自长。钓鱼丰乐桥,采杞逍遥堂。罗浮春欲动,云日有清光。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路逢眇道士,疑是左元放。我欲従之语,恐复化为羊。江边偶微行,诘曲背城市。平湖春草合,步到栖禅寺。堂空不见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Endless falling leaves rustle down, the boundless Yangtze River rolls ceaselessly.
意思:这里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大量枯叶无休止地飘落下来,长江水势汹涌不止。
上一句:无边落木萧萧下。
下一句:不尽长江滚滚来。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隔着疏落的翠竹望去,几枝桃花摇曳身姿。桃竹相衬,红绿掩映,春意格外惹人喜爱。这虽
-
欧公送慧勤欧公送慧勤 【原文】 国朝承平之时,四方之人,以趋京邑为喜。盖士大夫则用功名进取系心,商要则贪舟车南北之利[1],后生
-
凉风冷露萧索天,黄蒿紫菊荒凉田。绕冢秋花少颜色,细虫小蝶飞翻翻。中有腾腾独行者,手拄渔竿不骑马。晚从南涧钓鱼回,歇此墟中白杨下。褐衣半故白发新,人逢知我是何人?谁言渭浦栖迟客,曾作甘泉侍从臣。
-
【4227】大国大城(陆铭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 5万字,2016年7月第1版,49元)上、下篇9章:上篇——大国难题:[1]中国经济的欧洲化;[2]
-
庾阐:涉江赋(节选) 庾阐发中州之曲泫,背石头之岩岨。溯晨风而遥迈,乘涛波而容与。于是时也,夕日将昏,天吴骇奔,阳侯漂海,若泛江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