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意思,出处,故事
由于王莽的残暴统治,18年,琅玡人樊崇在莒县(今山东莒县)领导农民起义,为在作战时能与敌军区别,起义军把眉毛涂成红色,故称“赤眉军”。25年,刘秀建立东汉王朝,称光武帝。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刘秀向赤眉军发起了征剿。27年,刘秀任命冯异为征西大将军,前去攻打赤眉军。由于轻敌和战术准备不当,刘秀在回溪(今河南宜阳西北)被赤眉军打败,死伤官兵3000多人,冯异弃马逃跑。不久,冯异总结失败教训,派部队伪装成赤眉军的队伍埋伏起来,以少数部队吸引赤眉军。战斗从早晨开始打起,等到黄昏时,冯异命令埋伏的部队突然出击,使赤眉军措手不及,仓皇逃窜,冯异下令猛追,终于在崤山(在今河南省)下把赤眉军击垮,俘获8万名,其余10万人逃到宜阳时,遭到刘秀率领的军队的截击,樊崇等人投降,自此赤眉军起义以失败告终。战后,刘秀写信慰劳冯异,说:“将军虽然在回溪遭受挫折,但在渑池(今河南渑池县)一带获得胜利。这可以说是,在早晨失掉的东西,在日落黄昏前又收回来了。”
现在也用来比喻在某一方面受到了损失,然而在另一方面却有收获。或先败后胜。
-
明·张大复1一鸠呼雨2,修篁静立3。茗碗时供,野芳暗度,又有两鸟咿嘤林外4,均节天成5
-
论题解析 [解题]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即科学与技术。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可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技术,指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
-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出处】唐刘长卿《 送灵澈上人 》。 【意思】苍苍山林 中,传来竹林寺院杳杳的报时钟声; 诗僧灵澈戴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 辉,独自向青山深处走
-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1],二月山城未见花[2]。 残雪压枝犹有橘[3],冻雷惊笋欲抽芽[4]。 夜闻归雁生乡思[5],病入
-
乾 ① 道变元,各正性命 ② ,保 ③ 合 ④ 太 ⑤ 和 ⑥ ,乃利 ⑦ 贞 ⑧ 。首 ⑨ 出庶物 ⑩ ,万国咸宁。(《周易·彖传》) 注释 ①乾:卦名,象征天、君、龙等,这里代表天道。②各正性命:
-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上片写景。先从远处着笔。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上阕头两句写江天过雨之景,发端“远岸收残雨”,句中词序颠倒实即“残雨收”:意谓远远的江岸一带,雨点疏疏稀稀的快停止了。雨快下完了,才觉得江天渐晚,则可推断出这场雨下了很长时间
-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下面是该小说的原文和解析。 原文: 宜春香质,是明清时期一部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描述宜春这个女主人公的一生,展现了一个女性在封建社会里的命运曲折和奋斗历程。宜春的香质象征着她的美丽和才华,也代表着女性的独立精神和追求自我价值的意义。 解析:
宜春香质,《宜春香质》是一部在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小说作品。小说通过叙述宜春这位女主角一生的经历,展示了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2017高考古诗词默写试题及答案,内容包括高考古诗词默写复习题,古诗文默写,求高考古诗词默写练习题。《论语》六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鱼我所欲也《孟子》 劝学《荀子》(节选) 前出师表 诸葛亮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三峡 郦道元 师
-
羡君华发起琳宫,右辅初还鼓角雄。千里农桑歌子产,一时冠盖慕萧嵩。那知聚散舂粮外,便有悲欢过隙中。京兆同僚几人在,犹思对案笔生风。(予为开封幕,与子难同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