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之《讨武曌檄文》原文和鉴赏
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尝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密隐先帝之私,阴图后庭之嬖。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王。践元后于晏翟,陷吾君于聚鹿。加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 犹复包藏祸心,窥窃神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呜呼! 霍子孟之不作,未虚侯之已亡。燕啄皇孙,知汉祚之将尽;成龙帝后,识夏庭之遽衰。
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宋徽子之兴悲,良有以也;桓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糜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 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公等或家传汉爵,或地协周亲,或膺重寄于爪牙,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倘能转祸为福,送往事居,共立勤王之勋,无废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移檄州郡,咸使知闻。
[鉴赏]
讨武曌檄文,唐朝文学家骆宾王撰。骆宾王(公元640年?-公元684年?),唐朝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少有才名。做过朝官,因事被贬为临海(今属浙江)县丞。后随李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他的诗文与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是“唐初四杰”之一。著有骆丞集。
古代征战,多用檄文这种用于征召、晓喻或声讨的军用文体。檄文不但要求文字简洁晓畅,而且要求音韵铿锵,琅琅上口,有很大的感召力。
讨武曌檄文是一篇出色的骈体文,气势雄壮,词锋锐利,如号角鼓鼙,成为檄文千古名篇,为历代所传颂。作者骆宾王写这篇檄文时,正在李敬业属下掌文书职。有的选本又名此文为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武则天(公元624年—公元705年)自造名曌,十四岁时以嫔妃入侍唐太宗,封为“才人”。太宗死后,一度削发为尼。高宗时,复被召入宫。三十二岁时立为皇后,从此以后参与朝政。中宗继位,她以太后身份听政。武则天很有才干。为了保护新兴官僚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宗室贵族,她能破格提拔人才。但是,她为了在朝廷中巩固自己的地位,尽树私党,任用酷吏,迫害了一批开国元老,得罪了一些特权贵族,李敬业就是其中的一个。
李敬业原是开国勋臣徐绩的长孙。徐绩有功于李唐,由太宗赐姓李。李敬业也就因此能世袭为官。公元648年,他被贬职,由刺史降为司马。这年9月,他打起匡复唐朝的旗号,从扬州起兵10万,反对武则天。
讨武曌檄文第一段就武则天不得人心的一面,从她的出身、人品,直到她窥伺皇权,列举了大量的罪状,逐层剖剥。初唐有“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仕族”的遗风,若非出身于门阀仕族,就会被视为卑贱。文章的作者就抓住这个问题。起笔攻击她“地实寒微”,出身卑贱,人品恶劣,妒嫉淫荡。后半生,凭借她的狐媚谗言,“践元后于晏翟,陷吾君于聚鹿。”终于披上了皇后的服饰,使皇帝背上了父子两代共一个夫人的恶名。据实指点,言语尖刻。在当时的上层社会都会引起对武则天的普遍反感。据史载,武则天初读此段文时,也十分尴尬。接着,用对偶排比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杀姊屠兄,弑君鸩母,”历数其罪,简直毒如蛇蝎!造成了“神人之所共疾,天地之所不容”咄咄逼人气势。这样的人一旦主政,一定会成为国家之大灾难。现在,这种危险即在眼前。文章就势指出了武则天“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怀有谋政篡权的野心。举出她把皇帝的接班人软禁起来,“幽于别宫”;把自己的三亲六故都安插进重要的机关,“委之以重任”。接着作者连用四个历史上极相似的典故,描绘李唐政权如大厦之将倾,岌岌可危,这就造成了强大的舆论。
文章第二段以自己一方所占有的优势压倒对方。历数李敬业出身阀门“奉先君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天生的热爱李唐的事业。接着表示象纣王的兄弟微子和东汉的名臣桓谭,关心国家,担忧社稷,“爰举义旗,誓清妖孽”,匡复大业,顺应天下之民心,“气愤风云,志安社稷”,语感强烈。接着就人马粮秣,军中士气而尽其铺张。“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班师出动能令星斗无光,“出岳崩颓”。作者的笔,摇动于天地山河之间,酝酿了铺天盖地的气势。增强第一段的号召力。最后“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攻城,何城不克!”这一组排比句,在全文中承上启下。
文章第三段指出“公等或家传汉爵”,诸公世袭李唐官禄,或与皇室为亲,或曾受命于朝廷。值此“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即高宗坟土未干,中宗就被废弃,“言犹在耳,忠岂忘心”,你们能忘记自己的责任吗?浑如天成,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武则天读文至此处,也不禁为之击节叹赏:“宰相安能失此人!”而接下去的文章,句子又显得平稳了:论爵赏,言诛罚,晓以利害,可谓宽猛相济,有张有弛,十分注意掌握分寸。“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这一句收尾却又十分强劲挺拔,充满了必胜信心。
-
动作多么活泼, 精力多么旺盛, 在浪花里跳跃, 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受到火山爆发, 也可能是地震, 你失去了自由, 被埋进了灰尘。 过了多少亿年, 地质勘探队员, 在岩层里发现你, 依然栩栩如生。 但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出处】唐李商隐《 蝉 》。 【意思1】蝉栖托在树上,抱枝通夜哀鸣,到天晓力竭声疏,而树却无情 自 碧。作者以蝉自比,以树比作他所期望的援助者。 【意思2】 蝉声的疏
-
典源出处 《太平御览》卷二三八引《晋中兴书》 (南朝宋何法盛撰):山阴有道士养群鹅,(王) 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去。《晋书王羲之传》:又山阴一道士,养好 鹅
-
作者: 崔雄权 【作家简介】徐基源,1930年出生于韩
-
关键词:高考 肖鹰 时代记忆“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这是哥伦比亚作家
-
行香子(三山作) 好雨当春。要趁归耕。况而今、已是清明。小窗坐地,侧听檐声。恨夜来风,夜来月,夜来云。 花絮飘零。莺燕丁宁。怕妨侬、湖上闲行。天心肯后,费甚心情。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
-
这首词是吴文英又一首思念离人之作。“红衣”写眼前景物,兼指离人之衣;引起无限思念。“殷云”、“明月”对仗句写景清新明快,更蕴秋愁别意。下阕两层,一层写梦见恋人愁客;二层托梦吴鸿捎去消息。“吴鸿好为传归信”,其实是说消息再也不能送达,佳人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村里人過十五,就说过十五,不说过中秋。中秋这个词,对他们来说太斯文,太模糊,模糊得失去了过节的意味。庄稼人每天背着日月劳作,精
-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诗题中的“和”是和诗之意;“淮”指淮水;“便风”即顺风;意谓友人有咏淮上遇顺风诗,诗人以之相唱和,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追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