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无衣》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无衣》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袍①。和你同穿战袍。


王于兴师②,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戈矛,快修好手中的戈矛,


与子同仇! 和你一起去战斗!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泽③。和你同穿汗衣。


王与兴师,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矛戟④,快修好手中的矛戟,


与子偕作⑤! 和你一起去杀敌!



岂曰无衣? 怎说没有衣穿?


与子同裳⑥。和你同穿下装。


王于兴师,周王起兵打仗,


修我甲兵,快修好盔甲刀枪,


与子偕行⑦! 和你一起上战场!



[注释] ①袍:长衣。 ②王:周王。于:助词。③泽:通“��”,贴身的内衣,即汗衣。④戟(ji):古代兵器,合戈、矛为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⑤偕作:一同行动起来。⑥裳:下衣。⑦偕行:一起上战场。



[赏析] 这是一支军歌,恐怕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支军歌。诗序以为是“刺用兵”。郑笺进一步指出是“刺康公”。毛诗正义以史为证:“康公以(鲁)文(公)七年立,十八年卒。春秋文(公)七年,晋人秦人战于令狐;十年,秦伯伐晋;十二年晋人秦人战于河曲;十六年楚人秦人灭庸……是其好攻战也。”从而证明此诗确实是刺康公好战的。细玩全诗,它没有一点刺的意味;相反,它是鼓励战士们响应王的号召,同心同德,去同共同的敌人战斗。


全诗三章,每章五句。前两句说怎么说没有衣裳,我的也就是你的。它表明战士们互相关心,同心同德,这支军队是团结和有战斗力的。“王于兴师”是说这次战争是周天子发动的。王指周天子。古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打出周天子的旗号,表明这场战争是正义的。最后两句说赶快磨砺好我们的武器,去同我们的共同敌人战斗,富有号召性与鼓动性。


全诗三章,重复之中寓递进的意思。如袍系外衣,泽系内衣,裳系下衣。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从外到内,从上到下,一层深似一层地表现出战士之间的亲密关系。又如同仇指统一思想,偕作、偕行指共同行动,而偕作是一同行动起来,偕行是一起上战场,同仇—偕作—偕行,一层紧似一层地烘托出战斗气氛。这是一首赋体诗,直接抒写战士们共同赴敌的高昂的战斗情绪。可以想到:这支队伍反复地唱着这支军歌奔赴战场时,有着何等压倒敌人的气势和力量! 诗经中大部分诗是乐歌,是与音乐紧密结合着的。这类诗只有当作“歌”来“读”,才能更好地体会其意蕴。读这首诗,我们想到它是一首军歌,一支军队进行曲,我们对这首诗一定别有体会。


最后我想探讨一下此诗的创作年代,弄清这点,有助于我们理解诗的内容。


“秦人好战。”秦的发展、壮大的历史,就是 一部战争史。而这部战争史,可分前后两个时期:秦襄公以前,主要是对西戎作战;文公以后,主要是对山东国家作战。


关于此诗,左传、史记有如下记载:秦哀公三十 一年,吴王阖庐与伍子胥伐楚,攻入郢都,楚昭王逃到随国。楚大夫申包胥到秦国求救,依庭墙而泣者七日。哀公深为感动,为之赋无衣,旋发兵车五百乘救楚,打败了吴师,楚昭王得以回到郢都。有人据此推定此诗作于秦哀公三十一年,即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是诗经中写作时间最晚的作品;作者为秦哀公;写的是秦对吴——东方国家的战争。照此解释,“王”应是指秦哀公;“子”应是指申包胥。哀公自称“王”,与礼不合;说哀公与申包胥“同袍”、“同泽”、“同裳”,以及“同仇”、“偕作”、“偕行”,也难说通。可见此说与诗意不合。窃谓此诗是秦庄公或秦襄公对西戎作战时所作的军歌,作于公元前821年至公元前766年之间。且引两段史料为证:


(秦)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直迫近戎地,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


故秦诗曰:“其在板屋。”又曰:“王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俱行。”(汉书·地理志)


周厉王无道,诸侯或叛之。西戎反王室,灭犬丘、大骆之族。周宣王即位,乃以秦仲为大夫,诛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有子五人,其长者曰庄公。周宣王乃召庄公昆弟五人,与兵七千人,使伐西戎,破之。……庄公……生子三人,其长男世父。世父曰:“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逐将击戎,让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庄公……卒,太子襄公代立。……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而秦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史记·秦本纪)


窃以为,把无衣解释为庄公或襄公伐戎时的战歌,与历史事实是相符的,与诗的内容也是相符的。周、秦与戎为世仇。只有为捍卫周天子、为报君父之仇的对戎战争,才能把秦国举国上下动员起来,才能使战士们同仇敌忾。二百年后,哀公在决定出兵救楚、对吴作战时,对申包胥唱起其祖先时代的军歌,这是很自然的事。这只是一种借用,如同在政治场合演唱爱情乐歌一样

猜你喜欢
  • 李商隐《谒山》全诗赏析

    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作品赏析【注释】:时间的流逝,使古往今来多少志士才人慷慨悲歌。李商隐这首诗,所吟咏慨叹的尽管还是这样一个带有永恒性的宇宙现象,却极

  • 《怀沙》情诗三百首赏析

    怀沙 作者: 高安 【本书体例】

  • 古代诗文名篇之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原文、鉴赏和解读

    《王子猷居山阴任诞门》是一篇古代诗文名篇,描写了王子猷在山阴任职的场景。文中通过细腻描写山川景色以及王子猷的仪容风采,展现了他的高贵与才华。整篇诗文用词精准,表达了作者对王子猷的赞美之情。通过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社会对贤能之士的崇拜和尊重。

  • 白居易《闲卧有所思二首》全诗赏析

    向夕搴帘卧枕琴,微凉入户起开襟。偶因明月清风夜,忽想迁臣逐客心。何处投荒初恐惧?谁人绕泽正悲吟?始知洛下分司坐,一日安闲直万金。权门要路是身灾,散地闲居少祸胎。今日怜君岭南去,当时笑我洛中来。虫全性命

  • 范仲淹《岳阳楼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范仲淹:岳阳楼记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朱茂曙秦淮河春游即事桥下溪流燕尾分,湾头新水惯湔裙。六朝芳草年年绿,双调鸣筝户户闻。春雨杏花虞学士,酒旗山郭杜司勋。儿童也爱晴明好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是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历经千辛万苦,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标志着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的中央红军长征,以共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众认同与完善发展

    【35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众认同与完善发展(徐斌著,人民出版社,29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56元)△从当代中国发展的现实出发,

  • 唐宋八大家·送孟东野序

    送孟东野序送孟东野序 【原文】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237]之;其趋也,或

  • 金蕉叶 西窗坠睫

    《词林正韵》 西窗坠睫。旧鱼笺、至情倍切。 挑灯拈酒一顾,阑珊两鬓雪。 著墨行廊好月。待人来、复圆彼缺。 可还有梦忆我,相思尽断绝。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