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兵必败”的意思,出处,故事
魏相是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汉宣帝时为大司农、御史大夫。元康年间(前65年),匈奴派兵侵袭汉领地。宣帝找后将军赵充国等商议,认为匈奴国小力弱,此时正好可以出兵乘虚而入,让他们今后不敢再侵扰。魏相得知后,上书劝谏宣帝说:“我听说,除暴安良、平定骚乱的军队,被人称作‘义兵’。出兵义者则能称王。敌手强加于自己,自己不得已而反击者,称之为‘应兵’。出兵应者则能取胜。为小事而仇恨,不能容忍愤怒而出兵,称之为‘忿兵’。兵忿者必败。贪图人家土地财物者,称之为‘贪兵’。兵贪者必破。仗着自己国家强大、人口众多,而对敌显示威风,被称为‘骄兵’。兵骄轻敌必然自己灭亡。这五条,不由人的意志来支配,而是客观规律。希望陛下多多考虑。”后来汉宣帝听从了魏相的劝告,没有出兵。
-
陈亮《梅花》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 ①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② 欲传春信息 不怕雪埋藏。 ③ 玉笛休三弄,东君正主张。 ④ 【注释】 ①玉瘦:指梅花雪白且小巧。珠光:指梅萼像珠玉那样具有光彩
-
《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 求得治理国家的最根本办法,没有比端正社会风俗更重要的了。《明史·叶伯巨传》:“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正风俗之道,莫先于守令知所务。” 【例】领导干部走得端,行得正,站得稳
-
作者: 解志熙
-
郁郁雨相遇,出门草青青。酒酣拔剑舞,慷慨送子行。驱马涉大河,日暮怀洛京。前登太行路,志士亦未平。薄游五府都,高步振英声。主人才且贤,重士百金轻。丝竹促飞觞,夜宴达晨星。娱乐易淹暮,谅在执高情。
-
三山怀谢脁,水澹望长安。芜没河阳县,秋江正北看。卢龙霜气冷,鳷鹊月光寒。耿耿忆琼树,天涯寄一欢。
-
王风·黍离无名氏【原文】彼黍离离,彼稷之苗[1]。行迈靡靡,中心摇摇[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
-
制胜卷二十二制胜卷二十二 【原文】 危事无恒,方随病设。躁或胜寒,静或胜热。动于九天,入于九渊①。风雨在手②,百战无前。集《制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按时间分类,内容包括古代诗歌按照时间的分类,古代诗歌按照时间的分类,古诗时间分类是什么。中国古代诗歌大致可分为诗、词、曲三类,按照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现代诗).如果按时间的
-
对雪无佳句,端居正杜门。人闲见初落,风定不胜繁。可喜轻明质,都无剪刻痕。铺平失池沼,飘急响窗轩。惜不摇嘉树,冲宜走画辕。寒欺白酒嫩,暖爱紫貂温。远霭销如洗,愁云晚更屯。儿吟雏凤语,翁坐冻鸱蹲。病思惊残
-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迷魂逐恨遥。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空归腐败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