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翻译:In August, the autumn wind roared fiercely, sweeping the three layers of thatch atop my house.
意思:八月份,秋天的狂风怒号着,掀起我屋顶上三层茅草。
上一句:-
下一句:-
【诗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八月天高气爽,却不料突然刮起一阵呼啸的狂风,卷走了我屋上的三层茅草。【赏析】一“怒”字和一个“卷”字,突出了风势之迅猛。 茅草一扫而飞尽,给诗人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诗句景情交融,流露出诗 人无可奈何的焦灼心情。【全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 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鉴赏】 杜甫的七古名篇。诗中描写一场风雨,把他居住的茅屋破坏了;屋漏床湿,使他通宵不眠。他从一己不幸,想到人民在战乱中的苦难,产生了甘愿为天下穷苦人而牺牲自己的愿望。全诗分为四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等五句为第一段,描写风狂屋破情景,句句押韵,用急剧的节奏渲染狂风的猛烈和他的焦急、痛惜之情。一开篇便使人身临其境,耳闻秋风怒号,目睹屋破茅飞。 第二段也是五句,写一群顽童不听他的呼唤,抢走了茅草。诗人把自己和顽童对照起来写,活画出顽童调皮捣蛋的神情,和自己又急又气又感顽童幼稚可爱的心理。 第三段八句,由“俄顷风定云墨色”,到“长夜沾湿何由彻”,写风息雨至,夜雨侵迫,自己通宵不眠的窘况。“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四句,写生活细节,非常生动、细致、真切,充满了感情。 在层层深入地描写自己生活的贫寒困窘之后,诗人自然地抒发出内心的理想和愿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是最后一段。诗人从风雨屋破的生活实感出发,希望建成千万间大厦,让天下穷苦人民欢乐、安稳地住下来。诗人用“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鲜明、巨大的形象,来表达舍己为民的崇高、伟大抱负,这就避免了抽象、空洞,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量。这一段连用三个九字长句,在一声“呜呼”之后,韵脚由平声转入声,把希望、感叹的情绪表现得格外激切、强烈。 诗人由实写自己的悲苦境遇,拓展到广厦千万间的虚拟的壮丽画面,使诗的结尾闪耀出浪漫主义的光辉,意境也显得高远、壮阔。
-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 林卧愁春尽,搴帷见物华。 忽逢青鸟①使,邀入赤松②家。 金灶③初开火,仙桃④正发花。 童颜若可驻,何惜醉流霞⑤。 【注释】 ①青鸟:
-
相送欲狂歌,其如此别何。攀辕人共惜,解印日无多。仙掌云重见,关门路再过。双鱼莫不寄,县外是黄河。
-
作者: 莫渝
-
不少诗人都喜欢写怀古诗,其中比较知名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皮日休的《汴河怀古》等等。
-
《牵牛花》咏牵牛花 牵牛花,又名喇叭花,草金
-
先生英妙年,一扫千兔秃。仕进固有余,不肯践场屋。通阛何所傲,傲名非傲俗。定知轩冕中,享荣不偿辱。岂无自安计,得失犹转毂。先生独扬扬,忧患莫能渎。得如虎挟乙,失若龟藏六。茅檐聊寄寓,俯仰亦自足。东坡无边
-
《有德行之人,素行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终日讲危微精一之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名句】少年心事当拏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注释与译文]拏(ná)云,犹凌云,比喻志向高远。幽寒,处境穷困寒苦。呜呃,悲叹声。坐,空自,徒然。这两句大意是:青年人应当有凌云的志向,遇到挫折切不能一蹶不振
-
古典小说《周学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户行凶闹捷报(第三回) 》全文和鉴赏
话说周进在省城要看贡院,金有余见他真切,只得用几个小钱同他去看。不想才到天字号,就撞死在地下。众人多慌了,只道一时中了恶。行主人道:“想是这贡院里久没有人到,阴气重了,故此周客人中了恶。”金有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