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西去列车的窗口(原诗略))(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西去列车的窗口(原诗略))(贺敬之)赏析、读后感和阅读理解答案 - 新诗鉴赏

西去列车的窗口是贺敬之的一首诗歌作品。这首诗以西去的列车为背景,通过窗口展现了旅途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 在诗中,作者首先描绘了列车窗口外美丽的田园风光,如“晚霞斜照天地边”,“万里晖光润如盖”,给读者带来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感觉。然后,作者以“向西的云彩,向东的缘起”,暗示着列车正向着未知的远方前进,或许是一种心灵的追逐和寻求。接着,作者以“黄昏落空,雁飞人散瘦黄昏,人眼沉静时”的描写,寄托了对逝去时光的怀恋和对将来的期待。 诗的末尾,作者以“我愿用心偷取西方”来表达对未来的向往和抱负。这句话不仅仅是对一个方向的向往,更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理想和追求。整首诗以简洁纯熟的语言,独特的意境和思想感动了很多读者。 读完这首诗,我被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描绘和对未来的向往所深深打动。诗中通过窗口望去,看到了美丽的风景,但也凝视了逝去的时光,并抱着对未来的期待。这让我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们总是不断地向前追求,但也不忘回头看看过去,同时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 通过阅读理解,我们可以理解到这首诗的主题是时光流转和追求未来的向往。作者通过窗口展示了美丽的田园风光,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知的远方的向往。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富有意境,给人一种宁静与美好的感觉。这首诗让我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现在,追求未来。

西去列车的窗口(原诗略)·贺敬之全文与读后感赏析

1963年春夏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吸收了一大批上海青年入伍,我的西去列车的窗口(载1964年1月22日人民日报)。就是以此为题材写成的一首抒情诗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由1949年解放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支部队组建起来的。这支部队从南泥湾时期起,就一直同我的思想和创作经历发生了密切的关系。1942年延安整风和大生产运动期间,我曾随鲁艺秧歌队到南泥湾三五九旅驻地和垦区作慰劳演出,并激动地写下了南泥湾的歌词(由马可谱曲)。全国解放后我和三五九旅的一些老同志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联系,尤其是延安时期曾任三五九旅旅部秘书的郭小川同志和我关系最为密切。我们经常在一起回忆和谈论三五九旅以及我们所熟悉的其他部队。

我认为诗贵抒情,而所抒之情不是平白无故地产生的,它总是联系着诗人以往最难忘最动人的经历,对此不必讳言,也毋需讳言。正因为如此,全国解放后我写的大部分作品中,在歌唱党和祖国这个总主题下,总是离不开歌唱军队。而不管是写到红军,八路军或解放军,也不管是写到指挥员或战士,都直接间接地有三五九旅的影子在我心头出现。可以说,它是我创作灵感的一个重要源泉,是使我不能不为之动情的一个经常在我诗中出现的抒情形象。

动笔写这首诗的时候,我在构思方面花了些功夫。怎样才能较好地表现老一代对青年的期望和青年一代屯垦戍边的决心呢?可以写他们出发以前告别亲友的场面,也可以写他们到达新疆垦区以后的实际表现,不过我觉得这些都比不上写“西去列车”为好。汽笛长鸣,车轮滚滚,这本身就含有青年一代跟着时代列车前进的象征意味,列车的“窗口”虽小,但从“窗口”放眼远望,却可以看得很多,想得很多。就这样,我选择了“西去列车的窗口”,诚如有些评论家所说:此诗“选择列车的‘窗口’作为构思的核心,把广阔的背景和地域,两代人的历史和现实,热烈送别的昨天和急切期待的明天统统糅在一起,汇入‘窗口’,使它们在其中展开、深化和飞腾,从而保证了诗作的紧凑和集中”(尹在勤、孙光萱:论贺敬之的诗歌创作)。

作为一首有人物有一定叙事成分的长篇抒情诗,要想始终充满浓郁的感情,必须掌握感情起伏变化的脉络,当缓则缓,当急则急,不能一根弦绷到底,另外,还得调动各种艺术手法,对或急或缓、或高或低的感情旋律作出生动细致的表现。为此,我作了这样一些尝试:一是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感情,如开首三节:“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在西去列车的窗口……//是大西北一个平静的夏夜,是高原上月在中天的时候。//一站站灯火扑来,象流萤飞去。/一重重山岭闪过,似浪涛奔流……”第一节点明地域,第二节点明时间,第三节则从列车旅客的视角出发描写了富于动态的感受和印象。有了这三节,就为底下人物的活动交代了背景,渲染了气氛。二是选择人物具有典型意义的表情动作来表现他们内在的感情波澜,我让“那些年轻人闪亮的眼睛”,“遥望六盘山高耸的峰头”,让“头一阵大漠的风尘”,翻卷起年轻人“新装的衣袖”,我还写到了带队的老战士把年轻人的铺位安排好以后,“悄悄打开针线包”,“给新兵们缝缀衣扣”,以此来表现老战士对青年的一片深情。三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也站出来直抒胸臆,以便把诗作的感情推向高潮,这就是诗篇最后几节的内容。

我喜欢民歌,也爱读我国古典诗词,在诗歌创作中很想汲取这二者之长,用以表现新的时代,新的生活。西去列车的窗口采用了两行一节的民歌体,但在遣词造句时并不限于民歌一端,而是既学习古典诗词的凝炼美,又重视群众口语中那种淋漓酣畅的美,前者如写车厢之夜:“窗帘拉紧。灯光减弱。人声顿收……”写车厢外的景色:“满天的云月星斗”;后者如写老战士的表情动作:“呵,老战士轻轻地走过每个铺位,/到头又回转身来,静静地站立在门后。”写“我”的内心活动:“西去列车这几个不能成眠的夜晚呵,/我已经听了很久,看了很久,想了很久……”就是属于我的初步尝试。

我写诗向来不快,西去列车的窗口的写成也是如此。

1963年3月底,我跟随当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同志到上海,到6、7月间,我和兵团派来上海的同志一起,参加了和青年们的座谈以及家访等活动。不久便登上了从上海奔赴新疆的火车。直到同年12月,在阿克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驻地,我才写成了西去列车的窗口这首诗。

猜你喜欢
  • 白居易《香山居士写真诗》全诗赏析

    昔作少学士,图形入集贤。今为老居士,写貌寄香山。鹤毳变玄发,鸡肤换朱颜。前形与后貌,相去三十年。勿叹韶华子,俄成皤叟仙。请看东海水,亦变作桑田。 作品赏析【注释】:原序:元和五年,予为左拾遗、翰林学士

  • 《题怀素酒狂帖后》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杨凝式 十年挥素学临池,始识王公学卫非。 草圣本须因酒发,笔端应解化龙飞。 杨凝式(873—954),五代书法家。字景度,号虚白、希维居士等。陕西华阴人。唐末为秘书郎,历仕梁、唐、晋、汉、周五朝,官至

  • 六句拟人的古诗词(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句拟人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关于拟人的古诗,含有夸张、拟人、比喻的诗句,每类6句以上。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2、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3、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

  • 《挽文丞相赏析》

    文丞相即文天祥,他于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就义于燕京。这首追挽之作颂扬文天祥的忠烈,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现实悲痛。诗的前六句皆追怀文天祥事迹并寄感慨。《淮南子》中有一个鲁阳挥戈退日的故事,乃属传说。诗一开始就反用此典,叹惜文天祥虽鞠躬尽瘁,终于未能挽救宋室灭亡的命运,不幸被俘,杀身成仁:“徒把金

  • 古诗词诵读社团学期计划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诵读社团学期计划,内容包括请问谁知道诗歌朗诵社团的工作计划怎么写,急求朗诵社的工作计划,古诗词诵读社团活动总结。诗歌朗诵社团活动计划 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打造“诗香校园”特色项目,实现文化育人,成立

  • 《先秦散文·论语·子路从而后》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论语·子路从而后》原文鉴赏 子路

  • 李商隐《隋宫(紫泉宫殿锁烟霞)》鉴赏、赏析和解读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李商隐的咏史之作极多,这里又是一首。隋炀帝是历史上有名的荒淫暴君

  •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名言: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句意: 此联讽刺光有外表而无实学的人。 出处: 明·解缙《对联》

  • 祭文赏析·《诸葛亮吊周瑜》(蜀汉·诸葛亮)

    祭文赏析·《诸葛亮吊周瑜》(蜀汉·诸葛亮) 呜呼公瑾,不幸夭亡! 修短故天,人岂不伤? 我心实痛,酹酒一觞;君其有灵,享我烝尝! 吊君幼学,以交伯符;仗义疏财,让舍以民。 吊君弱冠,万里鹏抟;定建霸业

  •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不知义理,生于不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