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全诗翻译及意思

作者:admin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2024-04-28 阅读:0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他的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得知官军收复失地后,心情愉悦、欢歌畅饮,在明媚的春光中踏上归乡之路的情景。诗句中的“须”字强调了尽情欢乐的必要性,而“青春”则代指春天美好的风光。这句诗传达出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它常被用来形容欢聚畅饮或愉快返乡的情景。全文赏析中,还详细解读了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突显了杜甫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豪放的诗风。

【诗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译注】白天我放声歌唱,还要纵情 饮酒,眼下正是春光明媚,美丽的景色 将伴我一路返回家乡。须:应当。青 春:指春天风和日丽,山清水秀的美景。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心里高兴,欢 歌畅饮或愉快地返回家乡。

[例1]这是 一九七六年十月金秋,那个全民欢腾的 日子,“四害”既除的喜讯传到了干校, 这个与城市远远隔离的荒僻山野也沸 腾了,小店的酒被喝个精光。“白日放 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史中兴 酒)

[例2]不久,胜利了,真是应了杜 甫的那一首诗:“……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而且“即从巴峡穿巫 峡”,我欢欢乐乐地回到故乡。(孟瑶 一株老梅)

【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全诗鉴赏】

这首诗作于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宝应元年(762)十月,唐朝各路大军再度收复洛阳,接着又平定了河南。十一月,进军河北,叛军将领纷纷纳地归降。次年正月,史思明之子兵败自杀,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诗人听到捷报后惊喜欲狂,写下了生平第一首快诗。

这首诗处处体现着一个“忽”字。胜利的消息既是“忽传”“初闻”,诗人就振笔急书,使读者忽而看到剑外,忽而蓟北;忽而巴峡巫峡,忽而襄阳洛阳;忽而白首放歌,忽而又是青春作伴;忽而愁,忽而喜;忽而涕泪满裳,忽而诗书漫卷……使读者应接不暇,却又是语不离宗,处处都在体现一个“忽”字。

诗的首联写诗人听到官军势如破竹,已经收复了大河南北的好消息时,不禁喜极而泣,羼杂着六七年来埋藏在心坎深处的辛酸的泪水扑簌簌地滚下来,沾满了衣裳。

颔联写诗人狂喜之时的所见所作。回过头看了看妻室儿女,漫天的愁云又忽然廓清了。随随便便地把书卷都整理一番,又高兴得几乎要发狂了。

颈联写诗人似箭的归心。虽已是白发老人,可“我”还要放歌纵酒,让春光作伴,正好还乡。

尾联写诗人回乡的路线。我马上就准备着乘舟东下,穿过巴峡和巫峡,再直下襄阳奔洛阳。襄阳是“我”家的祖籍,洛阳有“我”家的田园,已经展示在“我”的眼前了,多么美丽的希望!尾联的这十四个字,节奏急切而热烈,写出了诗人那种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感情。

【鉴赏要点】

[1]名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诗饱含着爱国主义激情。

[3]风格豪放。

  • 下一篇: 没有了
  • 猜你喜欢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