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诗句描绘了诗人对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寓意着勇敢面对困难,乘风破浪,终将实现梦想。全诗通过对行路难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人生道路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激励着人们面对困难,勇往直前,为实现理想而奋斗。这首诗也常被引用,用以形容对美好前程的信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领略了李白豪放的诗风,也从中得到了人生的启迪和鼓舞。
【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出处】唐·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
【译注】乘着长风破浪前进的一天 总会有的,到那时我将径直挂上高大的 风帆,横渡沧海。会:应当。直:径直。 云帆:高大的船帆。济:渡。
【用法例释1】
一、用以形容乘船航行 于江河湖海。[例]翌日清晨,郭沫若一 行来到了海边,被安置在船头的尖舱 里。这是一条只有两道帆樯的货船。 郭沫若突然想起李白行路难的诗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豪情逸致吗? 不,不是。他是带着 几多苦闷和困惑准备在海上漂流的。 (黄侯兴郭沫若与香港之缘)
二、用以 形容对理想抱负的实现或美好前程的 到来充满信心。[例]古人有诗云:“长 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 我们把生命植根于希望的沃土,让她与 奋斗为伍,那我们就一定能开拓出一条 人生的坦途! (张植信追求 奋斗 理 想)
【用法例释2】
长风破浪: 南朝宋宗慤少年时,叔父宗炳问其志向,他回答说: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谓要做一番大事业。句意: 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时机是会有的,到那时将挂起风帆直渡大海。 表现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实现理想的信心。
唐李白 行路难 诗之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李白集校注 三卷238页)
刘咸忻 风骨集评: “ ‘停杯’ ‘长风’ 二联振动易学。”
【全诗】
行路难 其一
[唐]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全诗翻译】
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但心情愁烦使得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想渡过黄河,坚冰堵塞大川;想登太行山,大雪遍布高山。
遥想当年,姜太公磻溪垂钓,得遇重才的文王;伊尹乘舟梦日,受聘在商汤身边。
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
坚信乘风破浪的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乐府诗,天宝三载(744)作者被迫辞官离京时所作。全诗共十四句,在乐府诗中并非宏篇巨制,却写得跌宕起伏,醉墨淋漓。开头写友人盛情宴送与自己痛苦心态。于是“拔剑四顾”,悲从中来,心绪茫然。而茫然的心绪与友人的盛情形成极大反差,曲折反映出离京时思绪起伏不定的心态,揭示出世路艰险在他心灵上投下的阴影,从侧面切入了本题。接着,写离京意向与举步维艰的犹疑心理。欲东渡黄河,离开京城,却坚冰塞川;欲北上太行,又大雪满山,难以攀援。茫茫大地,百万山河,却无路可走,短短两句,就生动而准确地点出了“行路难”的本意。
其实,在作者心中是“别有人间行路难”的,因此他接着又征引姜太公垂钓碧溪与伊尹梦过日边的典故,暗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朝廷,但仍想以隐求仕,希望将来能象姜伊二人一样,得遇明主,再展宏图。在这里,以曲折的文笔,表达出自己复杂心度,虽没用“行路难”字样,而“行路难”三字已呼之欲出,这就为下文慨叹蓄足笔势。“行路难”四句,醒明题旨。这四句句短节促,既是激烈而复杂的内心矛盾的外现,又是故作躇踌之语,使笔势横空盘旋,呈现萦回曲折之状,然后忽开异想,奋笔直书“长同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明自己既被朝廷抛弃,便义无反顾,决心挂帆渡海而去。这既显示了他决不与污浊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决心,又表现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真是大笔挺迅,势不可挡。
李白行路难无疑是从鲍照的行路难中受到过启发的,但鲍照质实,李诗豪俊,其成就远在鲍诗之上,这恐怕与李白才高有极大的关系。
-
宋元人的话本原貌,除了长篇的讲史(宋人把“小说”,即现在所称的短篇小说和 “讲史”,即现在所称的长篇历史小说统称“说话”,说话人的底本都应称“话本”,但后来习惯只称短篇小说为话本了)有少数平话的刻本存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对新课标古诗词的解读,内容包括新课标中,小学古诗应如何讲解谢谢,古诗教学如何贯彻新课标理念,新课标对小学古诗词教学提出了哪些要求。古诗在小学教材中古诗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对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情感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教师让学生轻松愉快自然的感受古诗文的魅力是
-
辽东九月芦叶断,辽东小儿采芦管。可怜新管清且悲,一曲风飘海头满。海树萧索天雨霜,管声寥亮月苍苍。白狼河北堪愁恨,玄兔城南皆断肠。辽东将军长安宅,美人芦管会佳客。弄调啾飕胜洞箫,发声窈窕欺横笛。夜半高堂
-
前年家水东,回首夕阳丽。去年家水西,湿面春雨细。东西两无择,缘尽我辄逝。今年复东徙,旧馆聊一憩。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长江在北户,雪浪舞吾砌。青山满墙头,{髻下吉换委}鬌几云髻。虽惭抱朴子,金鼎陋蝉
-
火数四百炎灵销,谁其代者当涂高。穷奸极酷不易取,始知文章基扃牢。坐挥长喙啄天下,豪杰竞起如蝟毛。董吕傕汜相继死。绍术权备争咆咻。力强者胜怯者败,岂较才德为功劳。然犹到手不敢取,而使螟蝗生蝮蜪。子丕当初
-
三旬已过黄梅雨,万里初来舶趠风。几处萦回度山曲,一时清驶满江东。惊飘蔌蔌先秋叶,唤醒昏昏嗜睡翁。欲作兰台快哉赋,却嫌分别问雌雄。
-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作品赏析[注释](1)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2)登高:重阳节有登高赏菊饮酒以避灾祸的风俗。[译文]九月九日重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
-
饮酒 (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此为《饮酒》第五首。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历
-
太阳消逝了,星星和月亮,所有的 发光体都不见了。我在黑黝黝的方 盒里,是我在冷冰冰的保险柜中…… 他们说,他躲在那只保险柜中——是自己躲进去的,保险柜的钥匙和号码只有他知道。 一群人围着铁皮保险柜指指
-
李贺诗《梦天》 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这首诗以梦为名,抒写作者想象遨游月宫天界和从天上俯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