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全诗翻译与意境解析
游子吟是一首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颂歌,表达了游子对母亲的深情。诗中描述了母亲为儿子缝制衣物的场景,生动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慈爱。通过“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等语句,诗人巧妙地以针线相连象征母子骨肉相依的深情。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则刻画了母亲为儿子缝衣时内心的担忧。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以小草难以报答春光为喻,表达了游子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全诗平实诚挚,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了母爱的伟大。这首诗以其真挚的情感,感染了无数游子,成为千古传唱的绝唱。

【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
【意思】慈母手中做着的针线,是为 远游他乡的儿子缝制身上的衣裳。临 行时密密匝匝地缝了又缝,只担心他在 外面迟迟不归。游子:离家在外或久居 他乡的人。
【赏析】慈祥的母亲 不顾年老眼花,仍然手拿针线,为儿缝衣。密密地缝呀缝,生怕儿子迟 迟不回,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结结实实。反复缝衣这一日常生活的细 节,把母亲对子女的抚爱之情,感人至深地抒写出来。语言朴实、自然, 亲切感人。慈母的一片笃厚深情催人泪下。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母亲对远行 子女的关爱,盼其早归。常用以形容深 挚的母爱。[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 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可 是,一别就是二十年啊! 母亲日里想, 夜里盼,希望有一天儿子能翩然来到身 旁。(蒋巍、贾宏图大洋的此岸和彼 岸)
【全诗】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解】
这是一首母子亲情的颂歌。表现慈母爱心有许多角度。诗人只取慈母为游子缝衣的极其普通的生活细节,以凝聚的笔力刻画,于细微处见精神,掘发出极不寻常的意蕴。
开头四句,两两对称,联系紧密,凝成一体,表现游子行前母亲为其赶制新衣的意象。“密密”二字十分传神,既精确地刻画出了慈母针线细密紧张操劳的行为形态,又微妙地传达出了慈母温厚细腻周到的情感精神,最后两句形象议论强调指出:母亲的爱象春三月的阳光温厚和暖而又广大无私,儿女却如承受阳光恩惠的小草,赤诚回报,谁说能报答其万一呢?着一反问,非常有力,使母亲之至爱深情得到了艺术升华。
“诗人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此诗原有作者自注:“迎母漂上作。”诗因从作者自身感念至深体验来,所以语虽平实,但亲情自出,非常感人,成为千古流传的绝唱。
【全诗鉴赏】
孟郊出身贫寒,早年丧父,全靠母亲教养长大。一生坎坷,为生计尝尽人间辛酸,五十岁才作了溧阳县尉。又往往无心公务,仍放情山水,因而受到半俸惩罚。尽管如此,生活总算安定了一些,所以他立即恭迎老母来溧阳,以省晨昏,报养育之恩。本诗出语天然而含意深邃,揭示了伟大的母爱。
游子吟是乐府里一种曲调名。吁嗟慨想,悲忧愁思,谓之吟。诗一开头就以忆念手法再现了母子即将分离的特定时刻,通过普通的缝衣场景,来刻划母子依依惜别的真挚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诗由两个词组引出两个人物,两样东西。“衣”、“线”本日常俗物,并无特别的含义。但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中,一经特定的“慈母”和“游子”相连,使无情的“衣”、“线”成了表情达意的工具,用衣线相连象征母子骨肉相依的深情。紧接着的“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前句写慈母的动作,后句写慈母的意态。照理说母亲为儿子缝衣是极其普通的事,但因是“临行”缝衣,这就有了特定内涵。慈母飞针走线,为儿子赶制行装,分离在即,内心自然是悲苦的;但慈母无声无泪,将深情倾注在千针万线之中。未分离就要盼归期,母子情深可见一斑。诗通过“密密”二字,将慈母对儿子的一片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含蓄深沉。不写千叮万嘱,而以特定动作代之,揭示了此时此刻的内心活动。诗歌就以这极为纯朴的语言,极平常的情事,一石击起千层浪,撞击着每个游子的心田,由诗及己而产生无穷联想和共鸣,唤起天下人对母亲的眷眷之心。
全诗平实诚挚,最后两句以兴的手法,用春天的小草难以报答三春阳光的温暖设喻,贴切感人。慈母对子拳拳之情,犹如春阳对小草那样深厚,可是儿女如小草一样细微的孝心,又怎能报答博大的母爱于万一呢?诗以“谁言”二字领起,正意反说。既寄托着游子对慈母的烈火一样的热情,又表现自己有心报母恩而深感难以兑现的无限惆怅的心理。感情纯真,扣人心扉,催人泪下。
诗以淡淡的白描,表达浓深的情意。通过常情常物比兴言情,托物喻情,形象生动,富于联想,引发真切情思。通过细节描写,以母对子之深情和子对母的内疚两相对照,进一步赞颂母爱之伟大。孟郊一生颠沛流离,想报答母恩可又力不从心,内心之感慨形于歌诗,一人之语道出千万人之情。千百年来,游子吟曾经拨动了多少游子的心弦,可谓千古绝唱。
孟郊、张藉,一等诗也。唐人诗有古乐府气象者,惟此二人。但张藉诗简古易读,孟郊诗精深难窥耳。孟郊如游子吟、列女操、薄命妾、古意等篇,精确宛转,人不可及也。(曾季貍艇斋诗话)
退之以师道自任,自李翱、张藉、皇甫湜辈皆名之,惟推伏孟郊,待以畏友。世谓谬敬,非也。……游子吟……秋怀……当举世竞趋浮艳之时,虽豪杰不能自拔,孟生独为一种苦淡不经人道之语,固退之所深喜,何谬敬之有! (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
仁孝不言,自然风雅。(钟评) (钟 惺、谭元春诗归卷三十一)
孟东野最为高深,如“慈母手中线……”真是六经鼓吹,当与退之拘幽操同为全唐第一。(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真美作文500字,内容包括古诗文真美作文,古诗之美作文550,我身边的诗词之美作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曾是我心血澎湃;“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凌云壮志亦使我神往;“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
-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出处】唐李商隐《 筹笔驿 》。 【意思】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全诗】 《筹笔驿》 .[唐].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
-
笪重光(1623—1692),字在辛,号君宣,又号蟾光、江上外史、都冈扫叶道人。江苏句容人,一说丹徒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御史,巡按江南,与明珠忤,罢归。工书画,秦祖永《桐阴论画》中曰: “
-
[唐]李世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新、旧唐书《萧瑀传》和《
-
《汉魏六朝散文·陶渊明·自祭文》原文鉴赏 岁
-
陈师道是“苏门六君子”之一。黄庭坚曾赞云:“闭门觅句陈无己,对客挥毫秦少游。”他的词纤细平易,如《蝶恋花》:“路转河回寒日暮,连峰不计重回顾。”《南乡子》:“花样腰身宫样立,婷婷,困倚阑干一欠伸。”《菩萨蛮》:“天上隔年期,人间长别离。
-
学也者,学为人师,学不足以为人师,皆苟道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学也者,学为人师,学不足以为人师,皆苟道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题:庸庵同年于甲子重九集饮浦江高楼有诗纪事依韵奉酬
-
苍梧山高湘水深,中原北望度千岑。帝子南游飘不返,惟有苍苍枫桂林。枫叶萧萧桂叶碧,万里远来超莫及。乘龙上天去无踪,草木无情空寄泣。水滨击鼓何喧阗,相将扣水求屈原。屈原已死今千载,满船哀唱似当年。海滨长鲸
-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百战奇略》原文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