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全诗赏析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
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
贵贱惧物役,从公难重过!
作品赏析
济南名士多。(原注:时邑人蹇处士等在坐。)海右:一作海内
清河:一作青荷,又作清荷
★这是天宝四载夏在济南历下亭(今名客亭)即席所赋。李北海即李邕,当时为北
海太守。★第二联被后人做成对联挂于亭中。
--------------------------
【鹤注】历下,在齐州,以有历山故得名。历山,即舜耕之山也。李北海即李邕。按:新旧史:邕,广陵人,开元二十三年为括州刺史,后历淄、滑二州刺史,天宝初为汲郡、北海二太守。五载,奸赃事发,又尝与刘勣马,勣下狱,吉温吏引邕,李林甫素忌邕,因傅以罪,诏祁顺之、罗希奭就郡杖杀之,乃六年正月辛巳。此诗当是天宝四年作。梁权道编在天宝十一年者,非是,时邕死已六年矣。【朱注】旧唐书·地理志:青州,属河南道,武德四年置青州总管府,天宝无年改为北海郡,乾元元年复为青州。于钦齐乘:历下亭,在府城驿邸内历山台上,面山背湖,实为胜绝。
东藩驻皂盖①,北渚凌清河②。海右此亭古③,济南名士多④。
(原注:时邑人蹇处士辈在坐。首叙李公至亭。皂盖,切太守。北渚,切北海。清河。切历下。海右句,见亭为胜迹。济南句,见宴有嘉宾。)
①赵曰:青州在京师之东,故称东藩。上林赋:“齐列为东藩。”曹冏六代论:“今之州牧郡守,古之方怕诸侯。”李属太守,故得称藩。后汉书:太守秩二千石,中二千石、二千石,皆皂盖、朱两轓。②陆机诗:“永叹遵北渚。”凌,历也。杜氏通典:东平、济南、淄川、北海界,中有水流人海,谓之清河,实菏泽、汶水合流,亦曰济河。③江淹恨赋:“巡海右以送日。”赵曰:海在东,州在西一,故云海右。④旧唐书:齐州,属河南道。贞观七年置齐州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临淄郡,五载改济南郡。前汉·儒林传:济南伏生传尚书,其时张生、欧阳生、林尊皆传其学,皆济南人也。此亦名士多之一证。李寻灾异对:“博延名士。”
云山已发兴①,玉佩仍当歌③。修竹不受暑③,交流空涌波④。
(次记宴亭景事。此段句腰各用虚字抑扬。【张綖注】修竹既不受暑则交流空自涌波。此十字句法。)
①曹毗文:“招仪凤于云山。”鲍照诗:“临歌不知调,发兴谁与欢。”②王容歌:“宝髻耀明珰,香罗鸣玉佩。”玉佩,指侑酒者。当歌,当筵而歌也。杨慎曰:此是对当之当,非合当之当,与魏武乐府“对酒当歌”不同。③阮籍诗:“修竹隐山阴。”江淹竹赋:“亦中暑而增肃。”④东征赋:“望河济之交流。”三齐记:历水出历祠下,众源竞发,与泺水同入鹊山湖。所谓交流也。魏文帝浮淮赋:“惊风泛,涌波骇。”
蕴真惬所遇①,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②,从公难重过③。
末则陪宴而惜别也。蕴真,亭含真趣。物役,各役于事。落日,此席将散。重过,后会无期。此章三段、各四句。)
①谢灵运诗、“表灵物莫赏,蕴真谁为传。”江淹诗:“悠悠蕴真趣。”②师氏曰:“贵指李,贱自谓”。杜臆:“贵贱俱物役,可作醒世名言。”易:“贵贱位矣。”任昉竟陵王行状:“牵以物役。”③诗:“从公于迈。”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非烟亦非雾,羃羃映楼台。白鸟忽点破,夕阳还照开。肯随芳草歇,疑逐远帆来。谁谓山公意,登高醉始回。
-
荒凉废圃秋,寂历幽花晚。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我来亦何事,徙倚望云巘。不见苦吟人,清樽为谁满。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赞美梅花有关的诗句古诗词,内容包括赞美梅花的诗句,赞美梅花的诗句古诗,赞美梅的诗句古诗词。诗句: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出自:宋代·林逋《山园小梅二首》释义: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
-
《北江诗话》 清洪亮吉著。洪亮吉(1746~1809),字稚存,阳湖(今江苏常州市)人。号北江居士。为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因罪充军伊犁,赦还后号更生居士。洪氏博学多才,著述颇丰,时人称之
-
《卖油的娘子水梳头。》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潘耒:游罗浮记(节选) 潘耒飞云峰者,罗浮绝顶也。虽晴明时,常有云雾笼覆。去地四十余里,游人稀得到。尼余上者,复十人而九。或言磴道陡
-
98. 假若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飏,飞飏,飞飏—— 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不去那冷寞的幽谷, 不去那凄清的山麓, 也不上荒街去惆怅—— 飞飏,飞飏,飞飏——
-
长春如稚女,飘颻倚轻铩C?圃斡窦眨?扃?砩?隆5脱障阕粤玻???馄奈ⅰD?辨坊凭眨?纯湘θ挚?K?源巳踔剩?氖拦凼⑺ァnZ然疑薄怒,沃盥未可挥。瘴雨吹蛮风,凋零岂容迟。老人不解饮,短句余清悲。
-
古代名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注释与译文
【名句】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只得其下 [注释与译文]取法,取以为法则。此句的意思是:要是效法上等的,结果仅得中等;如果效法中等的,那么充其量也只能得个下等。今常用它说明读书、创作要重视以典范
-
朝吊李家孤,暮问崔家疾。[时李十一侍郎诸子尚居忧,崔二十二员外三年卧玻]回马独归来,低眉心郁郁。平生所善者,多不过六七。如何十年间,零落三无一。刘曾梦中见,元向花前失。[刘三十二校书没后,尝梦见之,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