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村夜》原文翻译鉴赏:霜草苍苍虫切切
霜草苍苍虫切切,
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
月明荞麦花如雪。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的秋草中,
小虫在窃窃私语,
山村的周围行人绝迹。
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
只见皎洁的月光
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
满地的荞麦花
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赏析
这首诗没有惊人之笔,也不用艳词丽句,只以白描手法画出一个常见的乡村之夜。信手拈来,娓娓道出,却清新恬淡,诗意很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这里虽是纯然写景,却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萧萧凄凉的景物透露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感情。这种寓情于景的手法比直接抒情更富有韵味。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唐宋诗醇称赞它“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对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的理解:因前后描写的景物不同,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而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于清新恬淡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
【原题】:与罗邵诸公同游陈氏园分江头千树人欲暗得树字
-
《君子居乱世当节俭。》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陈三立《十一月十四日夜发南昌月江舟行》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陈三立十一月十四日夜发南昌月江舟行露气如微虫,波势如卧牛。明月如茧素,裹我江上舟。作者简介陈三立(1852—1937年),字伯严,号散原
-
【生卒】:1914—【介绍】: 阿根廷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家。1914年科塔萨尔生于比利时布鲁塞尔,1919年回到阿根廷。就学于阿根廷布宜诺斯艾
-
袁枚的《浙东三瀑布记》以其丰富的意境和独特的描写方式而备受赞誉。作品中,袁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瀑布的雄伟壮丽景象,展示了大自然的伟力和奇妙。通过这些描写,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瀑布的声音和水气的清凉。整篇文章氛围庄重而又幽静,让人沉浸其中,感受到浓郁的自然之美。袁枚通过对细节的描绘,营造出了瀑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这一作品无论是在描写技巧上还是在意境的塑造上,都堪称一篇佳作。
-
作者: 李登伍 【本书体例】
-
宋词典故·三宿桑下 【出典】 《后汉书》卷三○下《襄楷传》襄楷上书:“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
玄入参同契,禅依不二门。静看斜日隙中尘。始觉人间、何处不纷纷。病笑春先老,闲怜懒是真。百般啼鸟苦撩人。除却提壶、此外不堪闲。 作品赏析【注释】①作期同上。蔗庵:郑舜举信州府第名,参阅上篇注①。
-
头陀独宿寺西峰,百尺禅庵半夜钟。烟月苍苍风瑟瑟,更无杂树对山松。
-
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 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 不堪回首, 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 何处唤春愁。 绿杨影里, 海棠亭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