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杜甫

杜甫《春宿左省》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春宿左省》全诗赏析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品赏析

【注释】:
(1)宿:值晚班。左省:唐代的门下省在皇宫之东。杜甫任左拾遗属门下省。(2)掖垣[音“原”]:宫殿旁的墙壁。(3)临:居高临下。(4)九霄:在此指高耸入云的宫殿。(5)金钥:开锁的声音。(6)封事:向皇帝奏事的人封上奏折以上呈。唐时的拾遗,掌供奉讽谏,小则廷诤,大则上封事。

[译文]晚上,花枝掩隐在宫殿墙垣这之中,投林栖息的鸟儿啾啾鸣叫而过。群星闪耀,皇宫的千门万户闪动;皓月当空,高耸的宫殿愈显明亮。夜值不睡,谛听宫门的声音;风吹檐铃,想起百官上朝的马铃声。明天上朝有奏本上呈,多次询问天亮了没有。
【简析】:
  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所谓“封事”,就是密封的奏疏。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忠勤为国的思想。诗题中的“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起首两句描绘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看来好似信手拈来,即景而写,实则章法谨严,很有讲究。首先它写了眼前景: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描写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其次它还衬了诗中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很能见出作者的匠心。“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此联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特别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这联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金钥,即金锁。玉珂,即马铃。两句是说自己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诗人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最后两句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诗人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自暮至夜,自夜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吴小林)
----------------------------------------
  【鹤注】公为左拾遗,属门下省,在东,故曰左省,亦曰左掖。

  花隐掖垣暮①,啾啾栖鸟过②。星临万户动③,月傍九霄多④。不寝听金钥⑤,因风想玉珂⑥。明朝有封事⑦,数问夜如何⑧。

  (上四宿省之景,下四宿省之情。花隐、鸟栖,日已暮矣。星临、月近,夜而宿矣。听钥、想珂,宿而起矣。问夜未央,起而待旦矣。自暮至夜,自夜至朝,叙述详明,而忠勤为国之意,即在其中。杜臆:有风则铃锋皆鸣,故因而想及玉珂,在省中不得闻珂声也。)
①刘桢诗:“隔此西掖垣。”掖垣,禁墙也。②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何逊诗:“日夕栖鸟喧。”③【生注】“春星带草堂”,在月落之后。“星临万户动”,在月出之前。汉书:武帝起建章宫,有千门万户。④庾阐诗:“翔虬凌九霄。”以九霄对万户,指九重之地言。【访注】比廊庙之上。⑤【生注】本言不寐,用寝字方响。黄庭经:“玉匙金钥常坚完。”⑥杨方诗:“因风吐徽音。”张华诗:“乘马鸣玉珂。”梦弼曰:本草:珂,贝类,可为马饰。是也。蔡又引旧书·舆服志:五品以上,有珂伞。凡车之制,三品以上,珂九子;四品,七子;五品,三子;六品以下,去幰及珂。师氏因以为导者所鸣之珂,其说不同。阮籍诗:“置此明朝事。”⑦光武纪:“诏百僚俱上封事,无有隐讳。”汉仪:“密奏,皂囊封版,故曰封事。”唐书:“补阙、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则上封事。”晋·傅玄传:“每有奏劾。竦踊不寐,坐而待旦,于是贵游慑伏,台阁生风。”⑧阴铿诗:“愁人数问更。”诗:“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锵锵。”此诗下半截,全用其意。赵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二诗,三四动字、多字,五六湿字、低字之类,乃眼之在句底者。何将军山林诗:“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低与暗乃眼之在第三字者。“雨抛金锁甲,苔卧绿沉枪”,抛与卧乃眼之在第二字者。“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绿垂风折笋,红绽雨肥梅”,皆一句中具二字眼,剩、破、残、开、垂、折、绽、肥是也。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推此可见。

  杨仲弘曰:诗要炼字,字者眼也。如杜诗“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炼中间一字。“地诉江帆隐,天清木叶闻”,炼末后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炼第二字。非炼归、入字,则是学堂对耦矣。又如“瞑色赴春愁,无人觉来往”,非炼觉、赴字,便是俗诗,有何意味耶?

  胡应麟曰:杜诗五律,结句之妙者,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亲朋满天地,兵甲少来书”,“安危大臣在,不必泪长流”,“无由睹雄略,大树日萧萧”,语皆矫健振劲,绝非铮铮细响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猜你喜欢
  • “答李严书”的全文和注释

    吾与足下相知久矣,可不复相解! [2] 足下方诲以光国,戒之以勿拘之道,是以未得默已。 [3] 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4] 今讨贼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宠齐、晋,坐自贵大,非

  • 苏轼《虎丘寺》全诗鉴赏

    入门无平田,石路穿细岭。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铁花秀岩壁,杀气噤蛙黾。幽幽生公堂,左右立顽矿。当年或未信,异类服精猛。胡为百岁后,仙鬼互驰骋。窈然留新诗,读者为悲哽。东轩有佳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作品《登高》,下一句为“臣伏念聊为儒”,上一句暂无具体信息。 这句诗的意思是:岱宗山上的先贤英雄,齐、鲁之间的重要事务还没有完成。 杜甫以山为喻,表达出他对祖国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切和期望。诗句中“岱宗夫如何”意指问候岱宗山上英雄先贤的情况,“齐鲁青未了”则表示齐和鲁之间的事情还未完成,带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体寄托着诗人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担忧。

  • 范仲淹《苏州十咏其五·阊门》全诗鉴赏

    吴门耸阊阖,迎送每跻攀。一水帝乡路,片云师子山。落鸿渔钓外,斜柳别离间。白傅归休处,盘桓几厚颜。

  • 楚汉战争

    【说明】 《通鉴》 卷九至卷十一记载了楚汉战争。 发生于公元前三世纪末的楚汉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后,由义军领袖转变为封建统治者的项羽和刘邦,为争夺革命胜利果实和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

  • 〔日本〕江口涣《鹤》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日本〕江口涣 【原文】: 那一天,晴空如洗

  • 白居易《劝我酒》全诗赏析

    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

  • 《浣花溪记》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钟惺 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 (1) ,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 (2) 、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 (3) 、如琅玕 (4) 、如绿沉瓜 (5) ,窈然深碧,潆回城下者,皆浣花溪委也 (6)

  •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译文:

    大自然展现出美妙的景色,阴阳划分了黑夜和黎明。

    上一句:

    宇宙的奇妙变化,显示出造化的神秘。

    下一句:

    往往在山晨钟声和天亮的瞬间出现。

    【诗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山色 都赋予了泰山,背着太阳的一面

  • 《洞仙歌 毗陵赵府,兵后僧多占作佛屋赏析》

    【注释】:毗陵,即今江苏常州。元兵挥师南下后,攻打毗陵 。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 ,毗陵遭受了极大破坏。1276 年春末,汪元量随从三宫赴燕,途径常州,见城破的惨景 ,感怀而作此词 。词中通过一座府邸的变迁,寄寓了对故朝兴亡的伤感。元朝崇信佛教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