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作品登高,下一句为“臣伏念聊为儒”,上一句暂无具体信息。
这句诗的意思是:岱宗山上的先贤英雄,齐、鲁之间的重要事务还没有完成。
杜甫以山为喻,表达出他对祖国和民族未来发展的关切和期望。诗句中“岱宗夫如何”意指问候岱宗山上英雄先贤的情况,“齐鲁青未了”则表示齐和鲁之间的事情还未完成,带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整体寄托着诗人对国家兴盛的渴望和担忧。
)【诗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出处】唐·杜甫望岳。【意思】你若问——那五岳之首的泰山到底如何?你便是走出那古老的齐鲁国门,也仍可远瞻那青青的峰顶飘渺入云。
【评析】
岱宗: 即泰山。泰山别称岱山,前人以为是五岳之首,故曰 “岱宗”。齐鲁: 春秋时的齐国和鲁国,一在泰山之北,一在泰山之南。句意: 泰山怎么样呢? 齐鲁大地也容纳不尽它那青郁的山色。以自问自答的诗句极写泰山的高大。宋魏庆之 诗人玉屑 卷一四: “如 望岳 诗: ‘齐鲁青未了’ 语既高妙有力,而言东岳之大,无过于此。”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卷二: “ ‘齐鲁青未了’ 五字,已尽泰山。”
【全诗】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赏析】 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712—770)青年时代北游齐、赵时作。诗人热烈赞美泰山高大神奇的景象,表现了他蓬勃的朝气和远大的抱负。 全篇以“望”贯穿,句句写望而不露一个“望”字。首句“岱宗夫如何?”一句设问,传神地表现出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激动喜悦、惊叹揣摩之情。次句“齐鲁青未了”是自答。诗人大笔挥洒出一片青翠山色,从齐到鲁绵延不绝,写出泰山横卧齐鲁、高入云表的雄伟壮阔气势,真是惊人之句。三四句“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近望中所见。诗人感到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了。但见泰山的山南山北,明暗不同。“割”字用得奇妙,仿佛“昏”和“晓”是泰山“割”开的。泰山不仅巍峨高大,而且充满了活力。接下去“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山中云气层生,使诗人感到襟怀浩荡;在薄暮中归巢的鸟儿徐徐飞来,仿佛正闯入诗人眼里。“荡胸”、“决眦”、“生”、“入”,非常生动地写出诗人长久仰望泰山的出神情态,蕴含着诗人对泰山的仰慕、热爱之情。 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由望岳而产生登岳意愿。诗人在想象中登上泰山绝顶,放眼四望,只见众山俯伏,更显出泰山雄伟。这两句富于启发性和象征意义,抒发了诗人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全诗形象鲜明,情调昂扬,意境开阔,是泰山的绝唱。
-
《虚襟恭让,尊师重道。》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原文】 不晓①廉耻,衣冠狗彘②。 【出处】 《小窗幽记》。 【注释】 ①不晓:不明白,不懂得。②狗彘:即猪狗的意思。
-
王介甫上凌屯田书 俞跗,疾医之良者也。其足之所经,耳目之所接,有人于此,狼疾焉而
-
秦淮花烛词 作者: 钱谦益
-
姚江阻雨 寒风吹水,微波皱作鱼鳞起。白雨横秋,秋色萧条动客舟。疏钟何处?知在前村黄叶树。茅屋谁家?荒径无人菊自花。 姚江,又名菁江或舜江,在浙江东部,源出四明山,经余姚县到宁波市和鄞江汇合后称甬江。秋
-
实轂香轮不再逢,峡云巫雨杳无踪。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索禁烟中。鱼书欲寄无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
携儿过岭今七年,晚途更著黎衣冠。白头穿林要藤帽,赤脚渡水须花缦。不愁故人惊绝倒,但使俚俗相恬安。见君合浦如梦寐,挽须握手俱汍澜。妻缝接?雾縠细,儿送琴枕冰徽寒。无弦且寄陶令意,倒载犹作山公看。我怀汝阴
-
浣溪沙 【宋】王安石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 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 山桃溪杏两三栽。 为谁零落为谁开?
-
这首词是写江行采石所见所感的,虽自称“戏作”,其实寄慨遥深。 上片写江行所见。“千丈悬崖”,言采石江岸高峻陡峭;“削翠”,言江岸壁立如削,却草木葱茏。如果说“千丈”句写江岸,而“一川”句则写江水。廖世美《好事近》词说:“落日水镕金。
-
此诗作于元末明初战乱之际。客游外地,寄寓他乡,古人对这种生活很难适应,总有一种飘零之感。飘泊在外对古人来说是人生的不幸,除夕佳节期间仍然不能还家,更是莫大的不幸。这首诗就是作者在除夕那天旅居外地所写,道出了佳节期间滞留外地的苦闷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