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贫交行》全诗赏析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
作品赏析
翻手为云覆手雨, 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 此道今人弃如土。
此诗约作于天宝中作者献赋后。由于困守京华,“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作者饱谙世态炎凉、人情反复的滋味,故愤而为此诗。
诗何以用“贫交”命题?这恰如一首古歌所谓:“采葵莫伤根,伤根葵不生。结交莫羞贫,羞贫友不成。”贫贱方能见真交,而富贵时的交游则未必可靠。诗的开篇“翻手为云覆手雨”,就给人一种势利之交“诚可畏也”的感觉。得意时便如云之趋合,失意时便如雨之纷散,翻手覆手之间,忽云忽雨,其变化迅速无常。“只起一语,尽千古世态。”(浦起龙读杜心解)“翻云覆雨”的成语,就出在这里。所以首句不但凝炼、生动,统摄全篇,而且在语言上是极富创造性的。
虽然世风浇薄如此,但人们还纷纷恬然侈谈交道,“皆愿摩顶至踵,隳胆抽肠;约同要离焚妻子,誓殉荆轲湛(沉)七族”,“援青松以示心,指白水而旌信”(刘峻广绝交论),说穿了,不过是“贿交”、“势交”而已。次句斥之为“纷纷轻薄”,谓之“何须数”,轻蔑之极,愤慨之极。寥寥数字,强有力地表现出作者对假、恶、丑的东西极度憎恶的态度。
这黑暗冷酷的现实不免使人绝望,于是诗人记起一桩古人的交谊。史记载,管仲早年与鲍叔牙游,鲍知其贤。管仲贫困,曾欺鲍叔牙,而鲍终善遇之。后来鲍事齐公子小白(即后来齐桓公),又荐举之。管仲遂佐齐桓成霸业,他感喟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待管仲的这种贫富不移的交道,岂不感人肺腑。“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当头一喝,将古道与现实作一对比,给这首抨击黑暗的诗篇添了一点理想光辉。但其主要目的,还在于鞭挞现实。古人以友情为重,重于磐石,相形之下,“今人”之“轻薄”益显。“此道今人弃如土”,末三字极形象,古人的美德被“今人”象土块一样抛弃了,抛弃得多么彻底呵。这话略带夸张意味。尤其是将“今人”一以概之,未免过情。但惟其过情,才把世上真交绝少这个意思表达得更加充分。
此诗“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见杜诗镜铨引王嗣奭语)。其所以能做到“语短恨长”,是由于它发唱惊挺,造形生动,通过正反对比手法和过情夸张语气的运用,反复咏叹,造成了“慷慨不可止”的情韵,吐露出心中郁结的愤懑与悲辛。
(周啸天)
-------------------------
【鹤注】此必公献赋后,久寓京华,故人莫有念之者,故有此作,梁氏编在天宝十一载,是也。
翻手作云覆手雨①,纷纷轻薄何须数②。君不见管鲍贫时交③,此道今人弃如土④。
(公见交道之薄,而伤今思古也。杜臆:作行止此四句,语短而恨长,亦唐人所绝少者。)
①史记:陆贾说尉陀曰:“越杀王降汉,如反覆手耳。”鲍照诗:“暂交金石心,须臾云雨隔。”②史记:汉王曰:“天下纷纷。”张华诗:“末世多轻薄。”③史记:管夷吾者,颍上人也,常与鲍叔牙游。叔知其贤。仲贫困,尝欺鲍叔,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遂进管仲。仲既任政于齐,桓公以霸。仲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后汉书:宋弘曰:“贫贱之交不可忘。”④范云诗:“思旧昔言有,此道今已微。”庄子:“视丧其足,犹遗土也。”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有关地理节气的古诗词(求十条有关地理方面的古诗词,并作注解)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地理节气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求十条有关地理方面的古诗词,并作注解,关于节气的古诗,有关地理的20句古诗词。描述名山的:“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说明泰山是齐鲁大地上最高的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杉冷晓猿悲,楚客心欲绝。孤舟巴山雨,万里阳台月。水宿已淹时,芦花白如雪。颜容老难赪,把镜悲鬓发。早年好金丹,方士传口诀。敝庐终南下,久与真侣别。道书谁更开,药灶烟遂灭。顷来压尘网,安得有仙骨。岩壑归去
-
[唐]寒山人生在尘蒙,恰似盆中虫,终日行绕绕,不离其盆中。神仙不可得,烦恼计无穷。岁
-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
-
君以旷怀宜静境,我因蹇步称闲官。闭门足病非高士,劳作云心鹤眼看。
-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
-
《关山月》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词作。以下是该词的原文: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夜侵铁瓮声寒,睡觉明朝又战。
主人家翁媳瘦,客子来同横祸。
东邻西舍即今,只有余芳与她。
《
-
虚舟生 宋代的包拯成了清官中的“珠穆朗玛峰”。他以后的清官往往与他有瓜葛,明朝就有两位,前后辉映:一位是于谦,当河南山西巡抚时,人称“于龙图”,一位是海瑞,海南岛人,又多在南方做官,人称“南包公”。
-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通过描写狩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作者追求豪情和自由的心态。诗中注释和评析展示了苏轼对于诗意与生活的独特理解,同时也揭示了他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观察。这篇文章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进行了简要概括,旨在让读者对这首诗有一个初步认识。
-
作者: 韩愈 【原文】: 太行之阳有盘谷(1)。盘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