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全诗赏析
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
仳离放红蕊,想像嚬青蛾。
牛女漫愁思,秋期犹渡河。
作品赏析
此至德二载,寒食时,公在长安作也。杜臆:诗题不云寒食对月,而云一百五日,盖公以去年冬至,弃妻出门,今计其日,见离家已久也。荆楚岁时记:“去冬至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注: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无家对寒食①,有泪如金波②。斫却月中桂③,清光应更多④。仳离放红蕊⑤,想像颦青蛾⑥。牛女漫愁思⑦,秋期犹渡河⑧。
此章对月思家而作。【黄生注】前半,写思家之意,然无家二字,已暗埋五六。后半,写家人之情,然牛女二字,又彼此双绾。此诗,人惊其出语之奇,不知其布局之整。又曰:仳离照无家,放蕊照寒食,颦蛾照有泪,牛女又照青蛾,即月下所见者。斫桂光多,欲借此以豁愁怀。牛女渡河,豫言聚首有期。是年克复西京,果在深秋之候。)
①诗:“乐子之无家。”丹铅录:季春火将王,又已属火,故禁火而使寒食,俗传为子推而然,非也。又见周礼·司烜氏。②月映波中,如金光闪烁,故云金波。此借波字说泪。汉郊祀歌:“月穆穆以金波。”③申涵光曰:“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似俗传汪神童诗。虞喜安无论:俗传月中仙人桂树,今视其初生,仙人之足,渐已成形,桂树后生。西阳杂俎: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人姓吴,名刚,西河人,学仙有过,谪令伐树。何氏语林:徐稚年七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使月中无物,当极明耶?”④梁简文帝诗:“明月吐清光。”⑤诗:“有女仳离,啜其泣矣。”仳离,别离也。仳离二字略读,言当此仳离而红蕊自放也。对蕊颦眉,犹云“感时花溅泪”。朱注却以蕊指月桂,蛾指嫦娥,不切。陆机诗:“软颜收红蕊。”⑥楚辞:“思故旧以想像。”颦,蹙眉也。公诗“烛灭眉颦”可证。张伯英与朱宽书:“西施心疼,捧心颦眉。”诗:“臻首蛾眉。”注:“蚕蛾之眉,细而长曲。”宋南平王诗:“佳人举袖耀青蛾。”⑦世说:牛、女二星,隔河而居,每七夕则渡河而会。齐谐记:桂阳城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诸仙悉还宫。”弟问:“何事渡河?”曰:“织女暂诣牵牛。”秦嘉诗:“愁思难为数。”⑧诗:“秋以为期。”梦溪笔谈:此诗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体。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
罗大经曰:太白诗:“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子美诗:“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二公所以为诗人冠冕者,胸襟阔大故也,此皆自然流出,不假安排。
杨诚斋云:东坡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亦此类也。此诗一二对起,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卢照邻关山月诗:“塞垣通碣石,卤障逐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正孤悬。影移金轴北,光断玉门前。寄言闺中妇,时看鸿雁天。”宋之问晚泊湘江诗:“五岭栖迟地,三湘憔悴颜。况复秋雨霁,表里见衡山。路逐鵩南转,心依雁北还。惟余望乡泪,更染竹成斑。”宋诗上四言景,下四言情,兼参双扇格矣。杜诗又云:“入河蟾不没,捣药免长生。”月桂、蟾兔,前注各有征引。随笔云:西阳杂俎·天咫篇载月星神异数事,其命名之义,取国语楚灵王曰“是知天咫,安知民则”之说。其记月中蟾桂,引释氏书,言须弥山南面有阎扶树,月过树,影入月中。或言月中蟾桂,地影也。空处,水影也。坡公鉴空阁诗:“月明本自明,无心孰为境。桂空如水鉴,写此山河影。我观大瀛海,巨浸与天永。九州居其间,无异蛇盘镜。空水两无质,相照但耿耿。妄云桂兔蟆,俗说皆可屏。”正用此说。
-----------仇兆鳌 杜诗详注-----------
-
开门白水,侧近桥梁。 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青溪小姑曲》是《神弦歌十八首》之一。《神弦歌》属清商曲辞,是南朝民间娱神的祀歌,性质类似《楚辞》,其中颇有神灵相悦或人神恋爱的内容。据《晋书》,当时祭神,
-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柳宗元①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②。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③,寂寞将何言。【注
-
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饶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 这首《油污衣》用一普通的生活现象,说明为人处世保持清白节操的重要。 据宋·洪迈《容斋三笔》记载:“予甫十岁时,过衢州白沙渡,见岸上酒店
-
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 ② ,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克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③ 。一金身,玻璃砖 ④
-
更深不假烛,月朗自明船。金刹青枫外,朱楼白水边。城乌啼眇眇,野鹭宿娟娟。皓首江湖客,钩帘独未眠。
-
君归岭北初逢雪,我亦江南五见春。寄语风流王武子,三人俱是识山人。
-
早起或因携酒出,晚归多是看花回。若抛风景长闲坐,自问东京作底来。
-
忆绕朱栏手自栽,绿丛高下几番开。中庭雨过无人迹,狼籍深红点绿苔。
-
小野菊小野菊的心里,秋风像经书需要不停地翻动山下的村庄。有人逝去送葬的队伍,长过小野菊的小心思在这段山坡,备好墓穴的小野菊她的高贵
-
柏拉图主义与诗歌 柏拉图主义对西方诗歌的影响